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工研院科技做靠山 助產業掌握新商機

今傳媒/今傳媒 張中俊 2023.12.11 19:31

展望2024南臺灣新經濟  工研院看好電動車、海洋雙引擎

科技做靠山 助產業掌握新商機

[ 新傳媒/ 記者張中俊報導]工研院今(11)日舉辦「預見大南方 展望新經濟-南臺灣產業策略論壇」,邀請臺南市經發局副局長蕭富仁、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副局長鄭秀絨、工研院院士暨長興材料工業資深顧問暨工研院院士蕭慈飛、台船公司資訊處處長黃府祥、金洲海洋副總經理陳雪音、臺南市海岸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暨亞果遊艇集團董事胡竣甯等產官研專家與會,共同探索南臺灣產業聚落乘勢轉型議題的策略和思路。工研院也在會中發表「2024南臺灣產業創新策略」,看好淨零時代來臨,電動車與綠能轉型、海洋產業與藍碳市場將帶動產業新經濟,更預測海洋經濟在未來幾年將呈倍數成長,建議產業應提前布局,拓展國際新商機!

工研院副總暨材化所所長兼南部產業創新策略辦公室主任李宗銘表示,因應全球淨零趨勢及綠色供應鏈減碳壓力,從高科技產業到在地傳統產業,均亟需尋求轉型突破,觀察南臺灣的經濟發展有三大得天獨厚的條件:一是向來支撐臺灣經濟命脈的傳統產業,二是擁有豐沛漁產、風場、天然資源與重要經貿港口的海洋產業,三是持續建設與發展的新興科學園區與工業區,此次論壇特別聚焦電動車與海洋經濟布局,共同邀集企業領袖與產官學研參與,探索南臺灣產業來年及更未來性的成長契機。有鑑於產業轉型需要多方面的投入,工研院做為產業智庫,在南部四個院區投入近700位專業工程師成熟的工程技術與管理經驗,成為一個捍衛南臺灣產業競爭力的科技網,也持續透過「南部產業創新策略辦公室」統籌整合南部產學研能量,積極協助政府推動南部產業發展。

工研院副總暨產科國際所所長林昭憲指出,電動車趨勢浪潮來臨帶動國際車廠積極轉型,加上各國政府推出各項電動車補助,全球電動車銷量預計將在2030年突破1,400萬輛,市場可期。另一方面,海洋能被歐美視為下世代重要的能源基載之一,積極發展海洋能源所需關鍵技術與產業鏈,臺灣是海島國家,海洋科技發展可為產業帶來新契機,政府也已於5月26日通過海洋產業發展條例,積極推動海洋產業永續發展。工研院針對2024南臺灣產業發展,提出「傳產維新」、「跨域革命」兩大策略,建議基於臺灣汽車零組件製造貢獻豐沛出口動能上,將南臺灣既有具競爭優勢的汽車及其零組件產業應用轉向電動車市場的傳產維新,導入數位科技推行綠色運輸.並鏈結在地產業,切入化合物半導體之跨域創新應用,同時布局氫能車輛技術,再造汽車零組件產業巔峰;在海洋經濟發展面上,建議以「以空輔海、以海養綠、以綠引金、以金創新」的創新循環策略,搶先布局涵蓋永續漁業、永續觀光、無人機與水域無人載具、藍碳新產業等多面向海洋產業的跨域革命,後者尤其是迫在眉睫的機會與挑戰。

這次論壇由工研院副總暨產科國際所所長林昭憲開場,首次發表「2024南部產業創新策略」,此研究報告結合了全球趨勢研究、產業群聚研究、在地專家巡迴拜訪、政府政策以及工研院技術盤點後,所針對南臺灣產業創新轉型提出建言。隨後由工研院副總暨材化所所長兼南部產業創新策略辦公室主任李宗銘及工研院綠能所副所長萬皓鵬分別引言電動車產業趨勢及海洋經濟潛力之議題,並由工研院多位技術專家分享八項電動車/海洋經濟技術能量。壓軸的海洋經濟2.0策略論壇邀請到台船公司資訊處處長黃府祥、金洲海洋副總經理陳雪音、長興材料工業資深顧問暨工研院院士蕭慈飛、臺南市海岸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暨亞果遊艇集團董事胡竣甯等人共同與談,暢談如何落實海洋經濟產業的需求、臺灣優勢與挑戰。

工研院已擘畫「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於永續環境應用領域,加速電動車、綠能、海洋產業前進動能,擬定創新策略、推動技術革新,為臺灣永續發展挹注更多能量。南臺灣產業有絕佳的產業多樣性、文化多樣性與生態多樣性,工研院也提出短中長期策略行動,微創新、厚科技、鉅挑戰,邀請產業觀己力提前布局,協同創新,讓南臺灣成為臺灣經濟成長的驅動引擎。

附件、八項工研院創新技術

類別 技術名稱 技術介紹
電動車產業 雷射銅鋁加工與3D列印模具技術 l   透過藍光波段雷射大幅降低銅鋁金屬材料加工耗能,可應用於高效銅材散熱片、EV電池串接片、EV馬達電機銅線接合等,並利用3D列印模具節省模具製作時間,降低生產的能源使用。
低稀土動力馬達 l   預計鏈結國內車用馬達相關製造商,共同開發低稀土車用馬達,推動業者打入電動車相關產業,將逐年持續推進功率密度,於2025年達美國能源部的設定目標。

l   預計從材料、電磁設計、散熱等三方面著手。

化合物半導體材料與檢測驗證技術 l   透過建立六大關鍵驗證平台,進一步縮短化合物半導體材料驗證與開發週期,加速產品推向市場。

1.        晶圓切割表面品質驗證平台

2.        化學機械研磨粒子材料驗證平台

3.        功率模組液態封裝材料驗證平台

4.        HEMT ALD製程前驅物驗證平台

5.        CMP研磨墊整修器用之鑽石碟驗證平台

6.        封裝用低溫銅對銅接合材料驗證平台

化合半導體關鍵技術 l   布局關鍵設備與材料自主化,穩固根基,同時開發1700V車用元件模組助攻我國電動車產業。

l   以法人科專技術發展和國際合作,促進化合物半導體技術的應用並加速產業落地與群聚,完善國內產業生態系統。

海洋經濟 水下通訊技術 l   工研院研發透過THz波段無線光通訊技術,實現水下無線且大頻寬通訊技術,透過海生館大洋池場域驗證,並成功將水下餵食秀影像以直播方式上傳至海生館臉書粉絲專頁。

l   未來將整合至水下自主式無人載具作為離岸風機基座或管線監控,避免傳統水下無人載具ROV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s)纜線纏繞困擾,也可應用於水下博物館,生態或環境監控、水產養殖監測。

微藻固碳及加值化應用技術 l   可將產業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微藻固碳,一公斤微藻可吸取1.83公斤二氧化碳,並能進一步從微藻提煉高值化產品,創造新商機。

l   已與國內水泥大廠合作建置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試驗廠,將捕捉到的二氧化碳用於養殖雨生紅球藻。

l   透過授權與技術服務,協助廠商於屏東建置生產廠,將蝦紅素用於製作保健、美妝等產品。

AIoT智慧感測應用技術 l   建立自主智慧感測技術競爭優勢,布局「海域保育與安防監測」、「海洋牧場」、「港區空水環境精準監測」、「離岸風機維運」等4大應用領域,帶動海洋經濟AIoT相關產業蓬勃成長。
牡蠣養殖綠電與材料循環技術 l   藉由結合太陽能光電及牡蠣養殖的協作型太陽光電附蚵系統,以及光電/牡蠣單體養殖共生浮台,達成光電業者與牡蠣業者間的共生共利。

l   可結合傳統岸際廢棄蚵架材料循環碳化技術,共同成為岸際海洋經濟發展助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