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治療骨鬆7年骨密度僅增4% 八旬阿嬤摔倒髖部仍骨折

優活健康資訊網/胡奕暄 2023.12.08 10:00

1名83歲嘉義老阿嬤,8年前因腰痛就醫檢查,發現第二腰椎壓迫性骨折外,骨密度T值-4.1,罹患嚴重骨質疏鬆症,雖用減少骨質流失藥物7年多,但仍在去年1次不小心摔倒而髖部骨折,再次檢測骨密度T值僅回到-3.4,立刻投入促進骨質生成藥物,骨密度1年間大幅成長到T值-2.3,恢復能正常行走。

一分鐘就能評估骨鬆風險 台灣50歲以上女性骨鬆比率高達38.3%

嘉義長庚醫院骨科系脊椎外科主任醫師李建穎表示,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建議,民眾藉由一分鐘骨鬆風險評估量表,若是年紀在60歲以上、BMI小於19、有長期吸菸與酗酒習慣、身高矮4公分、具類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慢性腎病、甲狀腺或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病史、長期使用類固醇等,只要符合一項就符合骨鬆高風險族群,最好安排骨質密度檢查。

李建穎主任強調,骨鬆已是全球第二大流行病,僅次心血管疾病,台灣在2005至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報告裡發現,50歲以上民眾中,女性骨鬆患者佔38.3%,男性也不容小覷,骨鬆比率高達23.9%,骨頭健康程度不佳,讓台灣髖部骨折率在亞洲最高,不但活動能力大受影響,也帶來併發症死亡危機。

高風險族群應主動檢查確認骨質健康 先提升骨質再減少流失成治療趨勢

李建穎主任指出,台灣骨鬆盛行率高,但沒有明顯症狀前,很不容易自行發現,高風險族群最好主動接受檢查,DXA骨密度檢測結果若是T值在-2.5以下即為骨質疏鬆,建議盡快接受治療。目前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有分為「減少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大類。

李建穎主任補充,雖然使用減少骨質流失藥物能夠維持骨密度不繼續下降,但不容易讓骨質快速成長,83歲個案用藥7年,骨密度上升效果有限,直到用了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才讓骨密度快速回升,目前國際治療趨勢傾向,對於非緊急手術,建議骨鬆病人先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降低手術失敗與併發症風險。

先提高骨質再手術降低併發症機率 治療骨鬆最怕擅自停藥打回原點

李建穎主任也說,骨鬆病患如果脊椎需要手術,要用到骨釘等植入物,建議可先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讓骨密度快速回升,可以降低手術出血與骨釘鬆脫風險,以及減少五成術後併發症機率,部分骨折風險非常高,骨密度非常低的病人,臨床也常建議,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一段時間,再接續抗骨質流失藥物維持。

李建穎主任提醒,骨鬆已公認為慢性病,就像高血壓與糖尿病,治療不能任意中斷,才能維持病情穩定,有些藥物若遭病人擅自中斷,恐讓骨折憾事再次找上門,新冠疫情期間曾有病患害怕到醫院,停藥超過1年以上,讓骨密度快速下跌再次發生骨折,如果有停藥需求一定要與醫師先討論,先確認能否有替代方式。

嘉義長庚致力維護民眾骨骼健康 曾獲骨鬆骨折聯合照護機構金牌肯定

台灣骨鬆盛行率隨著人口老化上升,許多年長者受到骨鬆相關病症所苦,嘉義長庚醫院致力協助民眾守護骨骼健康,曾獲得骨鬆骨折聯合照護機構金牌獎;李建穎主任提到,預防骨鬆性骨折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早發現骨鬆及早治療,嘉義長庚有最專業的骨鬆團隊,民眾若警覺自身為骨鬆高風險族群或有任何骨鬆相關問題都可以主動掛號骨科門診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圖/嘉義長庚醫院骨科系脊椎外科主任 李建穎醫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