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科學傳播?這是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學生,最常被問到的問題,為了告訴大眾,科學不只是考試工具,更是一種生活思維,學生當起採訪記者,訪問科學相關學者及業者,創立《科傳之聲》系刊,1日正式出刊。 「魔鬼氈的刺面代表鬼針草,魔鬼氈的毛面代表動物的皮毛。」 屏東大學科傳系,這次所發行的系刊《科傳之聲》,要讓讀者一同理解,科學傳播究竟做些什麼,設計科學探究小遊戲,讓讀者也能動手玩科學。 「探究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科傳之聲》創刊號圖文並茂,團隊想用各種方式,讓讀者了解什麼是科學傳播。 美術編輯 戴莞芸:「看食譜,有的人就是會做得七零八落的,但是你給他影片 你給他圖片,他就是能夠照著,喔,就是這樣,然後更容易理解。」 總編輯 蔡庭禎:「因為現在的分工專業分工,大家都有自己的專業,現在很多議題,都是跨領域的議題,希望大家可以跨出自己的領域,去解決一個跨領域的社會議題。」 「科傳之聲,為你發聲。」 編輯團隊籌備半年,創辦實習刊物《科傳之聲》,讓學生實際採訪及接觸科學相關產業,在採訪時學會再三求證。 採訪記者 唐恩:「他們需要整個調查整個原委,他們才能做出這篇新聞。」 屏東大學理學院長 詹勳國:「這提供一個很棒的園地,讓學生可以發表可以創作,也可以做為他日後申請工作的證據,可以申請研究所。」 學校表示《科傳之聲》創刊,透過科普影像產製科學新聞報導,以及科學教具製作等,讓更多人親近科學、享受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