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國戰會論壇/台灣從數位落差到AI落差

獨家報導/獨家報導 2023.11.29 16:17
台灣政府與民間似乎在AI發展陷入「科技貧戶」窘境,促成在AI科技上與鄰近國家的「數位落差」。

蔡哲明/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

OpenAI聯合創始人阿特曼歷經宮廷內鬥後以「官復原職」收尾,OpenAI是否已經發展超越人類的「通用人工智慧」,也隱含了科技發展過度與人類生存危機議題,相較各國進階討論AI發展憂喜參半之際,聚焦在整體發展上的全方位衝擊;相較台灣政府與民間似乎在AI發展陷入「科技貧戶」窘境,促成在AI科技上與鄰近國家的「數位落差」。

「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是指不同性別、種族、經濟收入、居住環境以及階級背景在使用數位產品(例如電腦或網路)的機會與能力上產生差異,「數位落差」可反映在新科技接觸的機會多寡,還有對於使用能力的掌握程度,在數位時代AI演算法伴隨大數據應用;台灣目前尚未廣泛融入政府以及民間,嚴重影響公私部門的數位轉型,肇因AI人才外流、AI學術掛帥、AI話術官僚共構台灣從「數位落差」陷入「人工智慧落差」(AI Divide)。

AI人才外流

台灣AI發展面對「人才外流」危機,由於薪酬偏低導致就業市場排擠效應,在國內多集中在硬體產業(跳脫軟體產業),到國外藉此尋求較高薪資,迫使AI人才無法根深柢固。AI隸屬新科技在國內的新創企業發展首當其衝,由於目標市場有限,即便本質可以扭轉劣勢,但因缺乏專業人士抬轎,最終陷入「AI人才外流」的青黃不接。

台灣政府即便規劃相關AI人才出國進修,卻是流於短視近利的外包學習,無法長期跟進國外AI發展趨勢,反而積極取得留在國外職涯發展,凸顯政府在人才培育的半套措施。政府選人沒有具備產官學的基本視野,如何促進「AI人力市場」的世代傳承。

AI學術掛帥

台灣AI生態淪為「學術掛帥」層次,由於政府尚未推出因應人工智慧的政策格局,導致學術殿堂淪於追求累積學術資本的量化研究,無法嫁接企業在未來發展上放大格局結合實務,AI生態目前正在學術合流上產生斷層。2022年OpenAI ChatGPT聊天機器人掀起熱潮,顯示人類使用人工通用智慧進入到轉折點,綜觀台灣碩博士論文相關研究多如牛毛,相較企業不到五成內部做好「AI準備」轉型更是顯得諷刺,儼然已經陷入「學術掛帥」的紙上談兵。

全球化導致各國依賴台灣硬體,半導體產業早已成為智慧手機及電腦核心動力,當台積電在世界各地開疆闢土,著實成為經濟命脈,但讓企業只想擁抱電機領域的既有光輝。台灣對於硬體關注反而錯失AI啟航時刻,AI的應用主要是靠軟體,回顧當年Web2(社交媒體臉書等)橫空出世,我們光與韓國等鄰近國家相比,就已呈現「產業守舊」的局限一隅。

AI話術官僚

蔡政府話說將邀民間業者參與共推「台版ChatGPT」,事實上不過是Open AI研究成果之一,早在去年推出3.0版後便迅速竄紅,當使用者以文字即可分析文本正式進入生成式4.0版,包含文案、小說、論文等皆可產出。如今台灣「數位發展部」並未成為國內AI科技發展的領頭羊,反而淪為開發APP程式的大部會,早在2015年非營利組織Open AI就已開始披荊斬棘,如今就算國科會表明AI規劃的政策發展,顯然又是「AI話術官僚」的舌粲蓮花。

台灣AI發展如何急起直追在亞洲國家成為應許之地?政府官員自己都成「科技貧戶」如何要求企業轉型,必須協調數發部等機關或責成法人進行AI科技知識擴散與轉型實務,積極覓得民間企業在AI應用轉型上成為創新標竿,才是致力AI發展的官民合作。如果政府官員自己都是AI科技的落伍者,如何扮演意見領袖讓AI科技真正走入民間。

當台灣民眾將OpenAI宮廷內鬥當作隔岸觀虎,殊不知我們在AI科技上與鄰近國家的「數位落差」早已斷開,尤其近八年來政治導向無心AI科技發展,迫使AI人才外流、AI學術掛帥、AI話術官僚共構這場「人工智慧落差」。

「AI人才外流」來自薪酬偏低導致就業市場的排擠效應,政府栽培AI人才出國進修缺乏產官學的基本視野也讓「AI人力市場」產生斷層;AI「學術掛帥」呈現追求學術資本而無政策格局,也連帶影響與鄰近國家相比顯得「產業守舊」;政府信誓旦旦將與民間業者共推「台版ChatGPT」卻忘卻了僅是Open AI研究成果之一,無法扮演AI科技真正走入民間的意見領袖,還以「AI話術官僚」的舌粲蓮花之姿掩飾落伍者的不堪面貌。

AI 生成式4.0自ChatGPT於2022年問世之後獨領風騷,蔡政府卻在科技政策上從「數位落差」陷入「人工智慧落差」,無視AI科技引領未來國際競爭力,還以政治正確夾雜意識型態,恐讓國家整體數位發展進入冰河時期。

(作者蔡哲明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獨家報導》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獨家報導集團立場※


更多《獨家報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