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天冷走路腳就痛…竟是周邊動脈阻塞中鏢!醫籲:3徵兆是警訊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3.11.29 10:32

最近氣溫陡降,小心血管拉警報!台中1名75歲「順伯」抱怨每次出門散步,「走沒幾步腳就痛」,日前在家時又因腳抽痛跌倒擦傷,結果傷口潰爛難癒合,就醫檢查結果竟是周邊動脈阻塞惹禍,幸好安排氣球擴張術打通血管後狀況好轉;醫師建議,長者如發現下肢冰冷、疼痛或膚色蒼白發紫等徵兆,務必儘速就醫以免釀成大禍。

天冷走路腳就痛…竟是周邊動脈阻塞中鏢!醫籲:3徵兆是警訊

周邊動脈阻塞,恐出現腳麻、疼痛跛行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外科主任劉殷佐表示,「周邊動脈阻塞」泛指股動脈以下的血管病變,致病原因多為隨著年紀增長,人體的血管內壁逐漸堆積脂肪斑塊,導致血管變得狹窄、硬化,使得肢體末端血流供應量不足,因而出現腳麻、疼痛跛行等症狀,但長輩們往往誤以為是體力退化而忽略,結果延誤治療導致血管阻塞更加嚴重,甚至因小傷口不斷潰爛而被迫截肢。

劉殷佐醫師指出,以「順伯」為例,他本身有三高病史,平時都有穩定追蹤服藥,但他自述走路時常會沒力且感覺疼痛,所以整天多半都待在家裡很少外出,適逢最近冬季氣溫陡降,他更是抱怨小腿總是冷冰冰、皮膚乾巴巴,結果日前不慎跌倒受傷,腳指傷口潰爛難以癒合,這才讓他意識到「代誌大條了」。

揪出周邊動脈阻塞利器:踝肱血壓比(ABI檢測)診斷

劉殷佐醫師表示,門診時先透過非侵入性的「踝肱血壓比」(ABI檢測)診斷,比較腳踝與手部血壓的差異,結果ABI指數為0.83(正常值為0.9~1.3),搭配血管超音波影像檢查後,證實是左腿周邊動脈阻塞惹的禍,於是建議採用「血管腔內氣球擴張術」治療,順利打通左腳阻塞血管後,下肢冰冷狀況大幅改善,讓患者與家人都放下心中大石。

提醒,患有周邊動脈血管疾病的患者多半沒有明顯症狀,初期下肢疼痛也經常被認為是退化性關節炎,往往會選擇吃止痛消炎藥應急,只不過隨著病程進展,患者走一段路後,腿部肌肉開始出現缺血、疼痛的現象,休息一段時間又會恢復正常,此為「間歇性跛行」的徵兆,一旦錯過黃金治療時間,有可能造成腿部缺血發黑,嚴重者更可能會面臨截肢。

年長、三高患者小心,3徵兆應就醫檢查

劉殷佐醫師呼籲,只要發現有周邊動脈阻塞情形,透過藥物或手術治療都能改善症狀,找回良好生活品質,尤其高風險族群如年長者、三高或有抽菸習慣者,一旦出現有下肢疼痛跛行、冰冷以及膚色蒼白或發紫等情形,都應盡快安排檢查,避免延誤病情,小病變成大病,可就得不償失。

劉殷佐醫師呼籲,只要發現有周邊動脈阻塞情形,透過藥物或手術治療都能改善症狀,找回良好生活品質,尤其高風險族群如年長者、三高或有抽菸習慣者,一旦出現有下肢疼痛跛行、冰冷以及膚色蒼白或發紫等情形,都應盡快安排檢查,避免延誤病情。(圖片提供/亞洲大學附屬醫院)

劉殷佐醫師呼籲,只要發現有周邊動脈阻塞情形,透過藥物或手術治療都能改善症狀,找回良好生活品質,尤其高風險族群如年長者、三高或有抽菸習慣者,一旦出現有下肢疼痛跛行、冰冷以及膚色蒼白或發紫等情形,都應盡快安排檢查,避免延誤病情。(圖片提供/亞洲大學附屬醫院)

【延伸閱讀】

調節男女生理機能,不只DHEA!趙順榮藥師:必補8大營養素,有助精神旺盛

天冷大啖海鮮搔癢不止,冬季濕疹爆發!賴睿昕中醫師:遠離濕疹別踩4大飲食地雷

怕胖不吃早餐?減重從早餐開始!劉伯恩醫師:早餐不吃肥4大原則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36/929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