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老人體力衰弱、營養不良…逆轉衰弱有法寶!AI預測早介入提供及時照護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3.11.24 11:41

家中老人或是身邊長輩出現體力衰弱、營養不良、頻尿…等症狀,別輕忽。尤其,因為生病住院後體力和活動力大幅減退,甚至連基本的自理能力都喪失了,這是一種急性功能衰退的現象,這些現象很有可能是衰弱造成的。

老人體力衰弱、營養不良…逆轉衰弱有法寶!AI預測早介入提供及時照護

臺中榮總高齡醫學中心周吟怡醫師表示,收治的個案84歲的陳奶奶,原本可以自行處理日常生活,但是因為摔倒導致背部嚴重疼痛而住院,住院的第5天,日常生活能力就從原本的75分降低到35分,也就是說他無法再照顧自己了!利用周全性評估量表我們不但發現陳奶奶有嚴重的衰弱現象,她還有營養不良、頻尿和嚴重疼痛的問題。在原團隊積極控制疼痛,營養師與復健師積極的介入後,陳奶奶在出院前已經明顯增加了活動頻率。

住院的高齡長者,將近五成有衰弱的狀況。而疾病本身導致的營養不良,以及活動力下降,會加重原有的衰弱問題,甚至導致失能。然而研究發現,經過營養和復健等逆轉衰弱的介入,可以顯著降低三個月內的急診就診、再次入院和死亡率。

臺中榮總高齡醫學中心周吟怡醫師表示,為了提早識別住院病人的衰弱,高齡團隊與院內AI工程師合作,開發了高齡衰弱預測模組,並計畫將該模組拓展至全院,以便早期介入和提供及時的照護。(圖片提供/臺中榮總醫院)

臺中榮總高齡醫學中心周吟怡醫師表示,為了提早識別住院病人的衰弱,高齡團隊與院內AI工程師合作,開發了高齡衰弱預測模組,並計畫將該模組拓展至全院,以便早期介入和提供及時的照護。(圖片提供/臺中榮總醫院)

衰弱篩檢工具,3天內完成衰弱評估

臺中榮總高齡團隊致力於跨專業整合,透過衰弱篩檢工具,建立了「住院高齡衰弱病人」標準化流程:病人住院三天內,高齡團隊會完成衰弱評估,並根據復健師和營養師的建議,制定「個別化復能計劃」。一但發現有復健潛能的患者,會主動詢問病人和家屬是否有接受急性後期照護(PAC)的意願,幫忙媒合與聯繫下轉醫院,把握復健黃金期。

AI預測早介入,提供及時照護

根據110年度至11/1年度的統計數據,臺中榮總高齡整合照護病房收治了1261位住院高齡衰弱病人。其中,男性占659人(47.7%),女性占602人(52.3%),平均年齡為82.6±9.2歲,平均住院天數為11.9±9.2天。跨團隊整合照護介入後,整體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動功能有顯著改善(如圖1所示)。此外,營養方面,根據迷你營養評估量表,住院前後比較也顯示有顯著進步(如圖2所示)。在出院後,高齡個管人員進行了追蹤,結果顯示長者的日常生活活動功能繼續改善(如圖3所示)。此外,台中榮總根據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劃(PAC)進行了復健轉介,以解決出院後的功能照護問題。為了提早識別住院病人的衰弱,高齡團隊與院內AI工程師合作,開發了高齡衰弱預測模組,並計畫將該模組拓展至全院,以便早期介入和提供及時的照護。

圖1、110-111年住院及出院 日常生活活動功能分析。圖2、110-111年住院及出院 迷你營養評估分數分析(圖片提供/臺中榮總醫院)

圖1、110-111年住院及出院 日常生活活動功能分析。圖2、110-111年住院及出院 迷你營養評估分數分析(圖片提供/臺中榮總醫院)

110-111年住院時、出院時及出院後三個月日常生活活動功能分析。(圖片提供/臺中榮總醫院)

110-111年住院時、出院時及出院後三個月日常生活活動功能分析。(圖片提供/臺中榮總醫院)

 

陳奶奶因為住院當中功能恢復明顯,高齡團隊在取得病人和家屬的同意後,迅速幫她媒合下轉院所進行積極復健。現在的陳奶奶,已經回復到住院之前的好活力了。提醒,應該對「衰弱」要更有警覺性,早期發現早期進行跨領域的介入,將有助於減緩病人失能的速度,同時抓住復健的黃金時機。

【延伸閱讀】

甲狀腺癌年輕女性好發,看得見腫塊?謝明家醫師:揪出4大危險因子

每5人就有1人有耳鳴,嚴重恐憂鬱症!胡皓淳醫師:揪出5大常見耳鳴的成因

先天性心臟病出現心律不整風險高!莊可鈞中醫師:按2大穴和緩心律、4招自保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53/929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