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24 17:52:28)國立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何德華教授於11月22號蒞臨東海大學,暢談數位科技促進語言學習之教研心得。何教授為國內首屈一指的語言學家,研究領域涵蓋了南島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何教授致力於雅美語(達悟語)、菲律賓語、印尼語之數位典藏建置,且長期耕耘在語料文化資料轉化的教學使用。何教授教導研究生東南亞語言之際,採用CoSpaces—3D立體虛擬實境軟體—讓學生創作情境,將文法和字彙落實於動畫故事。透過結合語言學習和數位工具的多重效果,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他們既是語言學習者,亦是語言教材製作者。學生們不僅收穫語言知識,也培養數位工具第二專長,既可助益於未來學習,又可應用於工作產業。
在培育族語師資方面,何教授建議使用適合族語母語人士之數位工具。以Animaker為例,年長的族語老師易於上手,樂在其中,藉由Animaker動畫軟體完成紮實的族語訓練,並且產生適合族語文化之數位教材。數位工具讓族語老師詮釋語言文化內涵,透過製作過程中的反覆討論, 強化了母語省思並實踐了多元習得。未來授課時,也能夠激發使用動畫教材之年輕族語學習者的想像力。
不論是在學生的外語學習或族語的師資培訓,若侷限在教室內使用教科書的傳統模式,限制了語言的靈動性,也無法讓學生開展能動性,大顯身手。透過數位科技,結合語言、文化內涵之實作學習,知性蛻變帶來自我成就,勝哉甚美。
何教授建議大學生,身為「數位世代原住民」,務必善用數位工具協助語言學習,尤其是生活對話及語言社群的概念,鮮明生動的情境脈絡加成了效果。何教授亦與老師們分享,教師需提供足夠資源協助學生掌握數據時代的創新教育,享受「科技、教學、學科知識」(TPACK)帶來之知識綜效。
與會老師們向何教授請益結合數位工具與語言教學之課程的操作細節,包括課程助理培訓、評量機制等等,何教授傾囊相授,闡述成功的培訓機制,亦大方分享事倍功半案例之原因。
何教授專精臺灣境內和東南亞南島語言之保存和教學,東海教師多為中文、英文、日文或歐語教學專業,然而,增進學生自主、善用數位工具、融合學習和創作,這三大方向儼然是教研之核心價值。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文學院的數位人文之路,斐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