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菸草可以吃嗎 陳傑憲 棒球

花慈風濕免疫主任蘇桂英僵直性脊椎炎臨床表現

慈善新聞網/ 2023.11.22 08:34

風濕免疫科主任蘇桂英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慢性關節發炎,症狀是下背痛、脊椎僵硬,更嚴重的脊椎會變成像竹竿形狀。

  臺灣約有6-7萬名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盛行率約千分之四,很多在20至40歲間出現症狀,且男性是女性的2-3倍,花蓮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蘇桂英主任指出,有一位63歲男性病友,20歲時曾因關節腫脹疼痛到過多科就診,也抽過關節液治療,甚至58歲因跌到骨折就醫,但直到62歲到風濕免疫科就診,臨床問診發現有發炎性背痛,進一步追踪X光,發現兩側薦腸關節發炎二度以上,抽血顯示發炎指數上升,吻合病兆,才確診為僵直性脊椎炎。

  蘇桂英主任日前在「僵局可解,癬關易過」病友會中指出,之後進一步檢查,發現這位患者有遺傳基因「人類白血球抗原HLA-B27」,這是9成5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都具有的遺傳基因,可以幫助醫師判斷。但因帶這個基因者只有1/10的機會有僵直性脊椎炎,並不是必要的診斷依據。

當時以撒樂腸溶錠免疫調節劑來治療僵直性脊椎炎合併週邊關節炎,某次回診時,他告訴蘇醫師說:「40多年來,他從沒有這麼舒暢過。沒想到有一天早上醒來時,可以不會感到疼痛」。

花蓮慈濟醫院日前舉行「僵局可解,癬關易過」病友會,風濕免疫科主任蘇桂英針對僵直性脊椎炎臨床表現進行分析解說,希望更多人認識後提早發現提早治療。

  蘇桂英主任說,很多人的下背痛,就醫治療後通常二個月內會好;下背痛原因多數都是因為構造的問題所造成的,像是脊椎滑脫、椎間盤突出等;發炎性下背痛佔所有背痛原因僅約佔5%,為避免延誤治療,建議要盡早接受治療脫離困境。

  蘇桂英主任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慢性關節發炎,主要是影響薦腸關節及脊椎,症狀是下背痛、脊椎僵硬,更嚴重的脊椎變成像竹竿形狀,發病高峰為二、三十歲年輕人,但可能以為是打籃球運動傷害引起下背痛,且病人可能有周邊關節發炎而有膝蓋手肘腫痛症狀,因此常延宕了一段時間才就醫。

  還有一位病人,18歲時經常在睡覺時因下背疼痛醒來,過了幾年,眼睛開始紅痛畏光(虹彩炎)、且持續下背痛,蘇桂英主任說,到了26歲,眼睛的紅痛畏光又發作,右腳跟也腫起來,因「著骨處病變」就醫,才診斷出僵直性脊椎炎。

花蓮慈濟醫院日前舉行「僵局可解,癬關易過」病友會,現場吸引近40位民眾熱情參與互動。

  蘇桂英主任說,僵直性脊椎炎的第一線用藥為非類固醇止痛藥,傳統抗風濕藥撒樂腸溶錠、局部類固醇注射。後線藥物為生物製劑或標靶口服小分子藥物,生物製劑包含抗腫瘤壞死因子、抗介白質17生物製劑、口服小分子藥物。風濕疾病治療策略就是設定目標,再依照目標調整治療,達到BASDAI 巴斯活性量表或ASDAS 低疾病活動度分數。

  蘇桂英主任說,脊椎關節炎疾病(SpA)家族包括中軸型例如僵直性脊椎炎,與周邊型則以乾癬性關節炎為代表,SpA疾病包含好幾種疾病,會將這些疾病歸納為疾病家族,代表這幾個疾病有類似的臨床表現,包括病人可能先有眼科的虹彩炎才被眼科醫師懷疑是SpA,而轉診到風濕免疫科作評估。這些常見的SpA病徵包括脊椎炎、薦腸關節發炎、著骨處病變、周邊關節炎、指炎、乾癬、腸炎、虹彩炎、以及帶有HLA-B27這個基因。

  蘇桂英主任強調,有風濕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都不能抽菸,且要均衡飲食、避免過度勞累、感染,也需要每週適當運動,提升心肺功能。她也提到,疲倦這項問題在發炎性關節炎疾患容易出現,許多現有藥物仍無法有效改善疲倦,花蓮慈院風濕科團隊目前正在進行針對發炎性關節炎疾患的疲倦,進行一項臨床試驗,期待年底解盲後能有令人振奮的結果。

  她也說,花蓮慈院名譽院長陳英和是手術矯正脊椎變形僵直性脊椎炎的骨科專家,他也希望透過僵直性脊椎炎衛教知識推廣,讓病人在早期出現症狀時即可就醫,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花蓮慈院風濕免疫科舉行「僵局可解,癬關易過」病友會,主任蘇桂英((右三)親切與現場提問民眾合影。

撰文、攝影/陳炳宏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