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傳媒記者蘇松濤報導】
全台首份針對上市公司進行評比的「碳競爭力100強調查」出爐!商周舉行「2023碳競爭力高峰會」,除公布調查結果,同時也邀請各產業表現優等的企業分享減碳心法。
今年,是台灣企業減碳壓力最大的關鍵時刻,10月歐盟碳邊境關稅試行上路;今年底,台灣剛成立的碳權交易所即將開張;明年,政府更要開始要對企業徵收碳稅,一場碳風暴儼然形成,台灣企業準備好了嗎?
商周以五項指標:碳生產力、碳排增加率、減碳承諾渡、管理階層、範疇三碳排等企業公開的永續年報數據作為評分依據,並與台大風險中心團隊合作、邀請各領域專家評選出全台碳競爭力100強的企業。
調查發現,高達七成三入榜企業,股價優於同業,力行布局減碳的企業,無非同時提升產業競爭力。其中,廣達、緯創不只是AI 概念股,在減碳危機中,更逆勢晉升為減碳概念股,三年來減碳幅度高達三成,名列百強科技產業的冠、亞軍。
此次峰會邀請了百強企業包括:momo 富邦媒體科技副總經理呂鈺萍、緯創資通企業永續發展辦公室永續副總經理丘高玲、台泥永續辦公室副總經理兼永續長葉毓君出席峰會,分享自家企業如何將「碳」種在企業土壤,化作創新動力。峰會也針對碳競爭力百強調查所發現的減碳痛點如:供應鏈減碳管理、減碳創新應用等,邀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簡任技正張尚鈞、Alibaba.com台灣總經理陳寶圭、DHL Express台灣業務暨行銷企劃處副總裁郭峻豪、循環台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琳、台北101營運長劉家豪、易控智慧生活科技執行長周世泰、NTT DATA 總經理謝禎國、亞氫動力總經理蕭逢祥等,提供最落地的減碳方法。
「碳風暴來了!台灣開始進入有碳吋步難行,無碳行遍天下的時代!」《商業周刊》總主筆呂國禎在開場引言時說,未來二十年,減碳將會成為最重要的競爭力,愈減碳的企業會愈賺錢。此次調查發現,有許多企業,早搶先步局碳商機,推出碳中合筆電、低碳水泥、低碳鋼鐵等創新產品,甚至是創新商模,來打開新市場;企業不該再將減碳視為壓力,而是促進創新的動力。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也特別出席峰會,他指出,減碳攸關台灣產業總體競爭力,台灣碳排量,排行全球第十二名,還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明年,台灣會開始徵碳費,將採以滾動式調整,國際的碳邊境關稅也即將開徵,這代表,碳過去是外部成本,現在變成了內部成本。」他強調,碳危機也代表龐大商機,政府會加緊綠電建置,並降低綠電採購成本,期待碳管理能成為台灣產業轉型的特色。
對此,momo 富邦媒體科技副總經理呂鈺萍分享,電商愈是掌握會員輪廓,就更能達到精準行銷,「為了減少紙箱包裝量及送或次數,我們成立綠活會員機制,會員可選用併貨運送減少包材,」一來可以減碳,二來他們多了一群更精準的會員,達到雙贏局面。
「台泥從傳統水泥產業,現在跨入綠能、儲能,成為綠色解決方案公司,」台泥永續辦公室副總經理兼永續長葉毓君指出,台泥自六年前展開轉型後,已成為風水地熱太陽發電綠能供應商,也朝儲能、綠電交易等積極布局,台泥已不是單純的原料商,旗下能元科技,更打入加拿大,由總理杜魯道親自宣布,將打造全球首座「使用100%綠電」的低碳高動力電芯廠。
「我們進行碳盤查後,發現九成七的碳排,都來自供應商,」緯創資通企業永續發展辦公室永續副總經理丘高玲說,也因此,緯創減碳重中之重,就是幫助供應商減排,除協助七家供應商減碳八千噸外,也篩選高碳排供應商,導入碳管理系統、外部顧問等。她強調,這有助於緯創提高接單競爭力,因為他們等同幫品牌客戶,管好更下一層的供應商,間接降低減碳成本。
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也指出,本次百強調查裡的企業問卷填答統計顯示,因企業普遍面臨減碳壓力,進行碳盤查的比例從原本僅三成,躍昇至八成,然而,卻仍有超過六成企業,未有供應鏈減排計畫,甚至高達七成未建立內部碳定價機制。他也提醒,台灣作為全球重要的供應鏈,大小企業在減碳出現落差,是一大警訊。
BSI 英國標準協會東北亞區總經理蒲樹盛指出,台灣的淨零碳排路徑做得很完整,但速度卻落後國際,比如,歐美愈來愈多公司,對住宿飯店的要求愈趨嚴格,而台灣飯店幾乎不做碳盤查,更遑論實質減碳,這恐怕會影響國際企業來台辦活動的意願。
從建築、航空、運輸、綠色金融等,減碳,是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倖免的課題,「然而,這卻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契機,在綠色革命中,你可以選擇成為英雄,而非狗熊,」他強調、
危機,代表著商機,一念之間,將決定企業在減碳風暴之下的命運。
圖片提供:商周
(資料來源:威傳媒新聞-Wi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