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颱風 象鼻族 銀杏颱風

手抖、拿不穩⋯是巴金森氏症還是顫抖症?神經醫教你看「4特徵」辨別

優活健康資訊網/馮逸華 2023.11.14 15:00


年紀大雙手顫抖,不一定是巴金森氏症,也可能是原發性顫抖症!今年60多歲的邵女士在中壯年時期,就發現自己在緊張時、重要場合上,開始出現短暫性手抖現象,但由於發生時間不長,因此不以為意,直到60歲退休過後,雙手顫抖現象越來越嚴重,不僅無法寫字,連湯匙、碗都拿不穩,也無法從事最喜歡的插花興趣,導致生活品質大受影響,經神經內科醫師診斷為「原發性顫抖症」。



衛福部雙和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柯子翔表示,一般人想到手抖,大多會聯想到巴金森氏症,但還有一種狀況是腦部沒有任何損傷,生理機能也完全正常,且排除吸菸及酗酒因子,病人仍舊出現手抖的症狀,也就是所謂的「原發性顫抖症」,已知其中約5成與家族遺傳史有關,其他原因仍不明。



手抖「4特徵」不是巴金森氏症

柯子翔指出,原發性顫抖症是高齡長者最常見的動作障礙疾病之一,較常見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但其實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其盛行率為每100萬人中約有4,000~40,000人罹患,是巴金森氏症的5倍,全台約30萬人罹患此症;男女比例差不多,部分患者在中壯年時期就已出現症狀,隨著年齡增長,手抖症狀會越來越嚴重。

許多人常把原發性顫抖症的手抖症狀,與巴金森氏症相互混淆,柯子翔說明,原發性顫抖症狀通常會從手部開始,逐漸擴及到頭部、身體、腳,並包括以下幾項特徵:

  • 雙側對稱顫抖(巴金森氏症多以單側顫抖表現)
  • 食指、中指、無名指顫抖(巴金森氏症多從大拇指及食指開始)
  • 姿勢性顫抖:維持固定姿勢時顫抖的狀況加劇
  • 動作性顫抖:執行動作時出現或加重顫抖,例如拿水杯、倒水時


醫1招手術治療免開腦

衛福部雙和醫院神經外科醫師羅偉倫表示,通常原發性顫抖症在治療上,會先以藥物治療症狀,但臨床上約有4成患者服藥效果不佳,此時則需考慮外科手術治療,傳統手術需要開腦,對病患風險性高;所幸目前已有「神波刀」先進技術,無須開腦,術中可即時調整治療位置,準確度將近100%。

羅偉倫指出,上述個案邵小姐,即為雙和醫院首例完成原發性顫抖雙側治療的案例,她在2022年5月先進行單側右手手抖症狀治療,術後症狀隨即改善,因此在今年7月再度接受左手手抖治療,目前雙手拿持物品恢復平穩,吃飯動筷、寫字也與常人無異,使她的退休生活品質獲得大幅改善。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