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貝里斯族群多元 加里富納人口占比不到7%

客家電視台/陳郁心 徐榮駿 貝里斯 2023.11.13 13:30
貝里斯族群多元,其中有一群人口不到7%少數族群,他們是18世紀,從聖文森逃難到,貝里斯定居的加里富納人,今天加勒比海烏托邦系列報導,繼續來看,大多數定居在「丹格里加(Dangriga)」的加里富納人,儘管語言逐漸流失,但他們至今仍保留著,祖先傳下來的音樂和舞蹈文化,其音樂風格獨特之處,在於融合了西非節奏,和加勒比印地安人旋律,並大量使用打擊樂器和鼓樂,甚至在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將加里富納語、音樂和舞蹈,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 樂鼓一響起,隨即點燃加里富納人的樂舞魂。 加里富納音樂和舞蹈彼此緊扣,並由少數幾個基本曲風組成,最經典、最受歡迎的,莫過於節奏感十足的Punta。 臀部圓周運動搖擺,同時保持上半身靜止,是Punta的一大特色,另一個曲風Chumba,手部上下揮舞,則是模仿族人捕魚、耕種日常。 舞者 Martha Aranda:「這些都是有關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無論你每天做什麼。」 加里富納博物館館長 Roy Cayetano:「我們唱歌,並可以藉此撫平我們的悲傷或痛苦,我們唱歌是為了弭平失去的痛苦,我們跳舞是為了釋放靈魂。」 又被稱為黑加勒比人的加里富納人,來自加勒比海聖文森島的,是當地土著和西非黑奴混血的後代,他們祖先18世紀,被英國流放到宏都拉斯,又於1830年代,因政治因素迫使逃難到鄰國,尼加拉瓜、瓜地馬拉,和貝里斯等沿海地區。 加里富納人舞生活、詠日常,將喜悅傷悲之情展露於歌舞之中,其中也包含這段,先人輾轉多國的坎坷經歷,藉由傳授樂舞,提醒後代莫忘族人歷史,也幾乎是每位加里富納人的父母,必做的重要功課。 舞者 Martha Aranda:「每個年輕世代,現在都有練習不同的傳統舞蹈,以及我們祖先寫的歌曲。」 揉合了源自非洲的節奏,和加勒比海熱情,加里富納每段歌舞肯定少不了靈魂樂器,中音鼓Primero,和個頭較大的低音鼓Segunda。 電鋸隨已描繪的記號剖開原木,沒兩三下便成中心簍空的鼓身,貝里斯豐富的,桃花心木、五月花木等林木資源,提供匠人絕佳的製鼓素材。 製鼓匠人 Daytha Rodriguez:「我們選用桃花心木、五月花木、雪松、檀木,4種不同的木材,因為那些非常硬。」 刨光後的鼓身 還得在上緣,打上一圈8至16個不等的孔洞,以利後續纏繞藤蔓繩索,固定由鹿、山羊等動物皮製成的鼓面,另外僅能鑽「雙數」不能「單數」的孔洞,則可使鼓面對稱、受力平均,任何一處維持相同音高。 別看匠師Daytha看起來年輕,至今早已有27年製鼓經驗,15歲就和妹妹緊隨父親學藝,她驕傲的表示,父親當時打破傳男不傳女的窠臼,也使得姊妹倆,成為目前貝里斯唯二的女性製鼓師傅。 製鼓匠人 Daytha Rodriguez:「男性所做的一切我都會做,所以我不覺得有任何挑戰,正如我父親教導我的那樣,只要專心致志,妳就會完成它。」 儘管加里富納語隨著時光洪流推進,漸漸流失,族群的歷史,卻隨著鼓聲、歌聲還有舞動的身體,深深刻印在每位族人的心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