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受到了以漢文化爲主體的教育影響。我的東北之遊,讓我深切感受到,我們對於東北歷史文化的認識,可謂是太過粗淺,甚至失於偏頗。路漫漫而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圖/取自網路)
作者/薛中鼎
大陸東北黑龍江省的哈爾濱,與吉林省的長春,都有濃厚的“異國風情”。
哈爾濱曾是俄國的殖民地,俄國早年對於東北的建設, 做出了很大貢獻,興建了著名的“中東鐵路”(東方中國的鐵路)。
“中東鐵路”呈T字形,上方的一橫,連結了俄國西伯利亞鐵路的赤塔市,中國内蒙古口岸的滿洲里,經過哈爾濱,到東邊的口岸綏芬河,再到俄國的海參崴。
(圖/取自網路)
簡單來説,這一橫綫,是俄國從赤塔到海參崴的捷徑。而俄國境内的西伯利亞鐵路,要繞很大的一圈,不如“中東鐵路”經濟。
中東鐵路的一竪,從哈爾濱經長春,瀋陽,到大連,貫穿了東北南北向的大城市。
中東鐵路,是東北東西向與南北向的大動脈。哈爾濱是T字形的交點,是東北交通的樞紐,地位重要,經濟發達。哈爾濱在百年前,曾是亞洲的一個金融中心。
(圖/取自網路)
在哈爾濱老城區漫步,大樓林立,規劃良好,仿佛置身於美國紐約曼哈頓。
哈爾濱是俄國風情,長春是日本風情。到長春遊覽之後,再到哈爾濱,可以感受到一百多年前,中國東北被俄國與日本劃分勢力範圍。所謂的“北滿”歸屬俄國殖民,“南滿”歸屬日本殖民。
(圖/取自網路)
一百年來,中國終於站起來了,東北重歸中國版圖。這一路走來,非常艱辛,也有天運的成分。如果日本沒有對美國宣戰,歷史的發展,將大不相同。
我在東北跑了一圈,有些感慨。東北這三十年的都市新建設,規劃很差,給我强烈的急功近利、急就章的感覺。
新的建築,好像到處都是灰白色的巨大火柴盒,毫無美感可言。而且都市的新區,都沒有規劃停車的空間,行人也沒有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
駕駛人會在街道上胡亂停車,妨礙其他車輛正常通行。
數據顯示,大陸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南方都市相比,比較落後。我在東北自駕遊的直接感受,就是東北的黨政領導人的規劃與治理能力不行,一般民衆素質較差,不守規矩。這兩項因素,應是導致東北經濟,相對滯後的根本原因。
1.記憶的呼喚
從哈爾濱往東偏南,約 350 公里,有個東北的二級城市,叫做牡丹江。哈爾濱往東偏北,約400公里,也有個二級城市,叫做佳木斯。
這三個城市,哈爾濱、牡丹江與佳木斯,形成一個等邊三角形。我租車自駕遊,沿這個三角形,走了一圈。
(圖/取自網路)
在牡丹江西邊約50公里,有個我記憶中若隱若現的地方,叫做“寧古塔”。同樣的,在佳木斯西邊約90公里,也有個我記憶中若隱若現的地方,叫做“五國城”。
我自駕遊的目的之一,就是去尋訪這兩個,在我的記憶中,神秘又熟悉的地方。
“寧古塔”有一個文學故事,與他連結;“五國城”有一個歷史故事,與他連結。這兩個地方,在我的印象中,都遠在東北“苦寒之地”,都滿載了人間悲情。
(圖/取自網路)
2.“寧古塔”之遊
我對“寧古塔”的印象,來自於中學國文課本中,詩人顧貞觀的《金縷曲二首》。
《金縷曲二首》是顧貞觀,為他的好朋友吳兆騫寫的。吳兆騫犯了案,被朝廷貶到極遠的苦寒之地“寧古塔”服刑。顧貞觀爲了拯救吳兆騫,寫了這兩首《金縷曲》,獻給當時的滿清才子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的父親,是康熙朝的權相納蘭明珠,深得康熙信任。顧貞觀希望他的詞能感動納蘭性德,從而勸説他父親明珠向皇帝進言,赦免吳兆騫。
《金縷曲》第一首,重在描寫吳兆騫在寧古塔的苦難,並强調自己救助吳兆騫的決心,請他一定要好好等待。其中部分文字如下:
“淚痕莫滴牛衣透,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夠?比似紅顏多命薄,更不如今還有。只絕塞,苦寒難受。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置此札,君懷袖。”
《金縷曲》第二首,寫他自己與吳兆騫的生死情誼。其中部分文字如下:
“薄命長辭知己別,問人生到此淒涼否?千萬恨,為君剖。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時,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詩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魄相守。但願得,河清人壽,把空名料理傳身後。言不盡,觀頓首。”
這兩首詞,在中國文學史上,有特殊地位。除了文字感人之外,還有兩個原因。
這首《金縷曲》,是“以詞代信”,其實就是封信。這是首中國文學史上最有名的“詞信”。
納蘭父子受到感動,終於成功營救出吳兆騫,回到北京。這首詞,成功拯救了作者的好朋友。
《金縷曲二首》言詞悲情懇切,令我感動。而且這個作品,顯然也感動了康熙皇帝,才會赦免了吳兆騫。
我從哈爾濱開車,來到了這個空曠無人的苦寒之地“寧古塔”。所謂的寧古塔遺址,只剩一面石碑,一株老樹,什麽都沒有了。
寧古塔遺址:一座石碑。(圖/作者攝)
寧古塔遺址:一株老樹。(圖/作者攝)
當日為10月2日,是大陸國慶大假。寧古塔故地,是片已經收割的玉米田。我在玉米田畔徘徊,竟然也有三四輛車,開來停駐,遊人下車拍照。我可以感覺到,他們也都是顧貞觀《金縷曲》的百年知音吧。
我不遠千里而來,看到的是仿佛“枯藤老樹昏鴉”的一般情景,不免有些悵惘。
我上了車,繼續我的旅途,我在車上轉念尋思,滄海桑田,世事無常。寧古塔現在的這番光景,其實才反映最真實的歷史變遷。
如果在寧古塔遺址,蓋了個煥然一新的“假古跡”,反而是倒了胃口。就不如讓他保留歷史變遷的真實面貌吧。
3.五國城之遊
我對“五國城”的心懷眷念,因爲這是北宋的“徽欽二帝”的終老之地。
“五國城”位於佳木斯西的依蘭縣。“五國城”的準確名稱,應是“五國頭城”。
當時在松花江與黑龍江沿岸的“生女真人”,分五國部,各有其城。依蘭城是五國部中,最强大的越裏吉部的“五國會盟之城”,故稱“五國頭城”。
為方便起見,我仍稱他“五國城”。
1127年,金兵攻破北宋京城汴京,擄走了“徽欽二帝”,以及嬪妃大臣宮人三千多人(也有説法是一萬四千多人)。這些皇家俘虜,從汴京一路押送,在各地顛沛流離,在三年後,才到“五國城”定居。
在五國城有紀念館,介紹兩個皇帝的遭遇與情況。
五國城宋徽宗的地坑房子。(圖/作者攝)
當時的當地習俗,所居之所,常是先挖個地坑,再在地坑上蓋房子。在“五國城”紀念館中,有兩個地坑房,標志著徽欽二帝的居所。
因爲都是地坑房,所以有個説法,兩個皇帝的居所,是“坐井觀天”。
五國城徽欽二帝 “坐井觀天” 遺址。(圖/作者攝)
在宋徽宗的地坑房上,還挂了一首他以《瘦金體》書法,所寫的一首詩:
“徹夜西風憾破扉,蕭條孤屋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望斷天南無雁飛。 ”
徽宗的詩寫得很好。他在流亡期間,寫了很多詩。後來很不幸,有人告他“謀反”,他爲了避免麻煩,把他的詩都燒毀了。現在存留的很少。
有文獻介紹,兩個皇帝所受的待遇,就是“受撫卹的平民”。金國撥了土地給他們“自食其力”,並且給予足夠的協助,譬如種籽、農具與畜力。
宋徽宗是有名的藝術家,是《天才天子亡國君》。據稗史記載,宋徽宗在俘 9年間,生了 14 個子女。宋欽宗在俘期間,也生了4個孩子。
“徽欽二帝”被俘,史稱“靖康之恥”。對於中原漢族政權來説,這是一個巨大的恥辱。南宋的記載,都是强調被俘虜到東北的宋室嬪妃大臣,所受的屈辱與苦難。
東北的遼國與金國,都是一夫一妻制。遼金的女權,高於北宋的女權。遼國的蕭太后,就是一個人盡皆知的、傑出政治家。
(圖/取自網路)
我看過一個説法,說宋朝的幾千嬪妃,都只服務於一個皇帝,其實是很苦命的,沒有機會過正常夫妻生活。而嬪妃被俘,分配給了金國戰士。在莽莽東北大地上,雄武的金國戰士,配上了婀娜的中原佳麗,也許對於某些嬪妃來説,反而得到了幸福人生。
在依蘭,有個傳説,說依蘭美女特別多,因爲他們具有中原美女的基因。
歷史上,來自於大陸東北的鮮卑、契丹、女真的戰士們,在戰鬥中,一向是强於中原漢族。
金國的立國之祖完顏阿骨打,起於哈爾濱附近的阿城,也就是所謂的 “金上京會寧府”。金軍驍勇善戰,從阿城一路打到長江,他們的組織力與戰鬥力,非常强大。
後來的滿清,也是如此。滿清從東北起家,建立了一個跨越蒙古、新疆、西藏的龐大帝國。可知東北民族,是如何的驍勇善戰。
金國留下的典籍文獻,記載有限。我想像,被俘虜的幾千嬪妃,與金國勇士的文化融合過程中,必然是有些故事,是值得一説的,只是付之闕如了。
4 結語
我在東北自駕遊,見莊稼千里,一片沃土,是巨大的糧倉。東北的先民,農牧漁獵並重,相較於中原的小農耕作民族,更加的體魄强悍,經常與大自然格鬥,生命力強大。
(圖/取自網路)
東北民族有他們豐富的歷史文化,與中原民族相比,也有很多樸實、堅韌、原野天然、奮勇進取的優點。
我們一直受到了以漢文化爲主體的教育影響。我的東北之遊,讓我深切感受到,我們對於東北歷史文化的認識,可謂是太過粗淺,甚至失於偏頗。
路漫漫而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薛中鼎,大學讀理科,有比較嚴格的邏輯訓練,後來在政大讀企管碩士,美國讀管理科學博士。
大約有北方遊牧民族的基因,所以換了些不同的工作領域,在美國、北京與台灣都生活多年。雖然“遊牧”四方, 對於中國文學與歷史,尤其是文學與歷史的關聯性,以及歷史變遷的邏輯性,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喜歡嘗試著以百年後歷史學家的角度,來分析探討當下的現象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