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颱風 象鼻族 銀杏颱風

陳婉真說故事》飲水要思源 二水跑水祭的文化意涵

優傳媒/ 2023.11.07 17:40

二水跑水祭的重頭戲,由彰化縣長王惠美及經濟部長王美花,和地方人士及由日本前來的遊客一起下水,享受跑水的樂趣。(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作者/陳婉真

 

一年一度的「二水國際跑水節」,剛於11月4、5兩日舉行完畢,為平日寧靜的二水鄉帶來不少參賽及參觀人潮。二水女兒經濟部長王美花首次回鄉參加,並允諾提供二水鄉補助款約4,800萬元,支應鼻仔頭的河岸改善工程,算是她回饋故鄉的一份小禮物。

 

交通部觀光署也特別協調,4日一早由1941年出廠的DT-668蒸汽老火車頭,從彰化火車站出發開到二水鄉,吸引很多鐵道迷搭乘及拍照,成為這次活動的亮點之一。

 

1941年出廠的DT-668蒸汽老火車頭,從彰化火車站出發開到二水鄉,吸引很多鐵道迷搭乘及拍照。(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二水雖然是位處彰化縣東南端的一個寧靜小鄉,卻是第一位台灣人省主席及副總統謝東閔的故鄉。以往是台鐵西部幹線、集集線火車,以及台糖五分車等「五七九三鐵」交會站,指的是台糖五分車、集集線七分窄軌及西部幹線的九分車交會處。

 

二水更是從台灣母親河濁水溪引進溪水、灌溉彰化縣2/3農田的「八堡圳」起源地,所謂「水頭風尾」就是形容二水位居全縣灌溉水源的源頭,又是海風不易侵襲之地,是最適合農作物生長的寶地。

 

跑水祭是八堡圳很特殊的一項祭典,往昔的重點項目之一就是由引水人把溪水引進水圳。引水人在祭典中的經典打扮就是身穿簑衣,頭上還要頂著祭祀的牲禮,下到水圳裡,等水閘門開啟立刻開跑,象徵引進灌溉水源,讓整年農作物豐收,以及為縣民祈福納財之意。

 

夜間的八堡圳,為了兩天的活動,以燈光及彩帶妝點得光鮮亮麗。(圖/陳婉眞攝)

 

早年由於水圳的水流控制不易,萬一水量過大,引水人遭瞬間大量湧入的圳水沖走,小命立刻不保。因此,一般會找「羅漢腳(單身漢)」擔任,並給予厚禮,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是也;但也因為太殘忍,後來就慢慢簡化圳頭祭的儀式,取消讓引水人下水的橋段。

 

據地方人士表示,二水跑水祭由官方擴大以嘉年華式活動舉辦,始於1990年代宋楚瑜擔任省長時,據說那次辦得有聲有色,在地方上深獲好評。後來縣府沿用類似模式,年年向相關單位申請經費舉辦;近年更因馬拉松運動蔚為風氣,遂又加上全國獨一無二的跑水馬拉松,有一小段的路程是在水圳裡跑步,加上和全國知名的田中馬拉松開跑時間通常都相差一個禮拜,因而吸引不少跑者參加。

 

八堡圳旁的社區活動中心,以石苟形狀做成裝置藝術及燈具造型。(圖/陳婉眞攝)

 

回顧歷史,八堡圳的開鑿時間比彰化縣建縣還要早,從1709年動工,歷經十年,於1719年完工,是台灣最早開鑿的水圳,也是至今台灣最古老的埤圳之一。因為流經當年彰化十二堡中的八堡(類似今日的鄉鎮),因此稱為八堡圳;由於該圳是由施世榜籌款所建,因而又稱「施厝圳」。

 

施世榜何許人也?根據台灣歷史人物傳記資料說,他的父親施秉,與施琅隸屬同宗。施琅攻台時,有多名施氏族人隨征,施秉也是其中之一,因而在征台之役後,被授予軍功及官職。

 

而施琅就是當初打敗明鄭取得台灣的大將,清廷册封為世襲「靖海侯」,但又怕他在台灣天高皇帝遠,坐大施家惡勢力;因而把他調往北京就近看管,反倒是他的族人因此在台灣擁有大片土地,為了開墾農地,開鑿了八堡圳。在鹿港天后宮的虎邊廂房,至今仍有一間紀念施世榜開鑿八堡圳的小小故事館,因為八堡圳和天后宮都是施家捐地興建的,可見它在台灣開發史中的地位。

 

開圳已達三百多年的八堡圳,為感謝當年建造時提供關鍵技術的不知名人士,特別興建的林先生廟,提醒後人要記得飲水思源。(圖/陳婉眞攝)

 

八堡圳在開鑿之初並不順利,傳說在工程遇到瓶頸時,一位高人指點施工人員,以竹子綑綁成瘦長喇叭型,中間裝上大石頭,成為「石苟」,並以此堆叠在岸邊,成功引溪水進入圳頭。當眾人為工程獲得突破興奮不已,正打算詢問高人姓名時,他只抛下一句他姓林(一說他一句話不說,轉身走向森林裡),眾人因而稱呼他為林先生,並在今水利會大樓旁的圳頭興建一間「林先生廟」,每年舉辦祭典時,到林先生廟祭拜是重頭戲,象徵飲水思源之意。

 

八堡圳的完工,不只為施家帶來很大的財富,也造就彰化平原三百年來的富庶與繁榮,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台灣開發史中,彰化縣在以農立國的年代裡,始終扮演最重要的角色,由於是台灣重要的米倉,五十年前就是全台人口最多的縣。而早年美食家更是非「濁水米」不吃,因為濁水溪水灌溉的米,含有從高山隨著溪水流下來的許多養分,米粒特別營養又好吃,這些都是拜八堡圳之賜,而為彰化人所獨享。

 

然而,自從政府把它辦成一個地方上的嘉年華會模式後,引水人也由原本的羅漢腳,改為由地方耆老帶隊,再改為由縣府官員擔綱。

 

地方盛傳,擔任引水人的官員通常都會官運亨通,最著名的是卓伯源時代的文化局長林田富,後來擔任副縣長;即便卓卸任後,中間經過民進黨的魏明谷當選過一任縣長;到了王惠美時代,又把林田富請回縣府,總計林田富已經擔任了三屆的副縣長,成為近年最著名的彰化縣政壇長青樹。

 

只是,平日坐慣辦公桌的縣府高官,一下子要他在烈日下穿著厚重的蓑衣,又要頂著不輕的牲禮跑在水道上,外加一連串的活動,的確是體力的一大考驗。

 

2009年時任彰化縣文化局長的林田富擔任引水人,從此官運亨通,共擔任了三屆的副縣長。(圖/取自2009年"陽光彰化")

 

以今年為例,本次的引水人,由縣文化局副局長吳文昇擔綱,卻在節目進行到末段時,被發現差點因耐不住攝氏30度的高溫而體力不支,臉色蒼白,所幸旁人趕緊幫他脫掉簑衣,才算勉強撐過。可見要靠當引水人升官,也要身體够強健才能步步高陞啊。

 

不僅如此,我們看近年各地方政府在舉辦類似活動時,多半是存著消化預算、或是當成一件公事辦完了事的應付心態,又或者是由高官出場,一付官大學問大的作法,不但和地方脫節,更忽視了在地特色以及深遠的文化意涵,以致外包場廠轉包給跑夜市的路邊攤販,賣些在各活動場域都看得到的大同小異、毫無地方特色的產品,久之不但不具特色,更吸引不了遊客參觀,殊為可惜。

 

尤其像二水跑水祭這麼深具文化內涵的活動,各級政府應當加把勁,美化與深化活動內容,特別是彰化縣今年正逢建縣三百年,縣府更應加油,不只要一雪網友票選最無聊的縣之恥,更應灌注三百年老縣的精髓,翻轉本縣成為文化觀光大縣。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