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債券ETF吸引年輕人!熱愛程度更勝長輩 法人分析這2大原因

品觀點/資深記者 李錦奇 2023.11.07 11:50

可別以為債券吸引的是高齡長輩,事實上,新世代的年輕人,對債券ETF的接受度,遠遠超出刻板印象。根據嘉信理財調查顯示,千禧世代(泛指1981年至1996出生者)的投資人,也就是目前約27歲至42歲的民眾,其實熱衷投資債券ETF,熱愛程度甚至超過較年長的X世代和更長一輩的嬰兒潮世代,投資組合中有45%是固定收益(例如債券),而嬰兒潮世代只有31%;其中高達51%的千禧世代受訪者,計劃2024年要投資債券ETF。

投信法人解讀,30、40歲左右的年輕人,成長以來,經歷過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2018年美中貿易戰、2019年底爆發的新冠疫情及2022年俄烏戰爭等多次經濟動盪,影響其投資方式也相對保守,加上今年債券價格跌落至近20年來的低點水準,更吸引投資人看準時機搶進債券ETF。

國泰10Y+金融債ETF(00933B)經理人鍾郁婕說,債券ETF受到年輕世代青睞的兩大原因,第一是ETF 資產由保管銀行獨立保管,資產受到保護,同時ETF經理費低廉、持股資訊相當透明,且能運用一籃子股票或債券長期追蹤指數表現,這幾年在台灣市場規模及受益人數皆快速成長,截至9月底,台灣ETF市場資產規模已超過3.25兆,受益人數突破753萬人,已是大眾熟悉的重要投資工具。

其二是今年債券殖利率動輒達到4%~5%以上,吸引許多散戶投資人進場,以國泰00933B為例,近期指數的殖利率已達6.3%(截至11/3),遠高於近10年平均殖利率約4.3%,加上國泰10Y+金融債ETF (00933B)為全台唯一一檔「月配+平準金」的債券ETF,布局風險極低的全球金融債等多重優勢,也是吸引年輕族群買進存債的重要考量,再加上目前債券價格仍是大幅折價,一旦明年開始進入降息周期,債券價格的上揚幅度相當可期,建議投資人定期定額長期投資,以時間累積債息報酬,再等資本利得。

至於今年第四季是否為債市投資的時機點?國泰投信ETF研究團隊指出,美國聯準會11月維持利率在5.25~5.5%不變,市場共識目前為本次升息循環終點,明年啟動降息循環,債市有望打破近幾個月的陰霾,重啟多頭趨勢,國泰10Y+金融債ETF(00933B)價格自10/19掛牌日的14.68元,昨日(11/6)已上漲至15.24元,目前規模已從成立時的94億元,快速上升至111億元,成長約18%,掛牌後受益人亦增加逾4200人,是市場中的熱門債券ETF首選。

群益投信表示,雖然利率短時間內料仍維持在較高水準,不過整體升息循環應已來到尾聲,天期越長的債券可望越受惠於升息政策將結束的契機。根據過往在1989年、1995年、2000年、2006年、2018年等升息循環經驗,當聯準會暫停升息後的3個月、6個月、9個月與1年,美國長天期投資等級公司債指數表現亮眼,後一年之漲幅來到16.7%,且各期間表現都勝過一般投資等級公司債指數。 群益投信指出,整體來看,長天期BBB級公司債不僅可望因天期較長而受惠暫停升息,且還兼具收益與資產品質優勢,而當中在ESG經營上表現良好的企業在營運與獲利上長期來看也相對穩健,故建議投資人不妨趁勢透過長天期ESG BBB級公司債ETF來佈局,把握投資契機。

群益ESG投等債20+ETF(00937B)經理人曾盈甄表示,觀察過去2019年聯準會暫停升息期間,各天期BBB級公司債指數報酬表現,20年期以上BBB級公司債指數漲幅來到21%,漲勢最為凌厲,可見在升息末端的階段,布局於長天期BBB級公司債後續的資本利得空間值得期待。

觀察目前債券市場,大華銀全球短年期投資等級債券基金經理人謝奕騰認為,各類債券收益率已來到長期高點,短債殖利率甚至突破5%,與全球股市相比,此時債券風險較低,收益卻更高。在成長性有限的情況下,利率倒掛期間,短債是目前相對具吸引力的投資標的。 此外,謝奕騰指出,近日全球局勢動盪,以巴衝突升溫導致國際情勢的不確定性提升,再加上台美總統大選在即,與股市估值偏高等因素,投資全球股市有相當風險。反觀債市,不僅短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相對高,短年期投資級債券在利率倒掛環境下,殖利率甚至突破5%。因此建議投資人,應掌握這40年一遇的投資機會,布局於相對高利率與較低違約率的短債。   但謝奕騰表示,同一券種但距離到期日時間不同,除了波動度之外,總報酬表現也有極大差異。統計ICE 美銀美林債券指數去年以來至今,長、短年期債券的總報酬,發現短債在聯準會近一年暴力升息的環境之下,表現相對穩健。另就殖利率觀察,無論十年期或是兩年期美國公債的殖利率都高出長期平均水準,其中又以全球短年期投資級公司債的殖利率超過5%最為誘人。在利率倒掛與高利率環境下,投資人與其期待長債超跌後的資本利得,不如布局於看得到也吃得到的短年期債券。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