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21世紀大學通識教育國際研討會 十二國學者齊聚大葉大學

焦點時報/焦點時報-彰化 林明佑 2023.10.25 21:38

【焦點時報/記者林明佑報導】面對科技發展與永續趨勢,未來的通識教育該怎麼走?「21世紀大學通識教育的創新與未來:新通識教育×SDGs×EMI×教學實踐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25日在大葉大學隆重開幕,貝里斯、吐瓦魯、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日本、韓國、印尼、印度、波蘭、巴貝多、越南、菲律賓、台灣等十二國學者齊聚一堂,探討SDGs永續與地方創生、EMI全英語教學、新通識教育等議題。

大葉大學代理校長施英隆表示,「21世紀大學通識教育的創新與未來:新通識教育×SDGs×EMI×教學實踐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由十九所大學共同舉辦,與會學者國籍超過十個國家,研討會內容豐富精彩,包括專題演講、SDGs國際實踐經驗論壇、校長論壇、SDGs與地方創生論壇、EMI論壇、通識教育主管論壇、論文發表等。會議邀請到日本櫻美林大學副校長田中義郎、韓國延世大學教授暨韓國通識教育學會理事長洪錫敏擔任專題演講的主講者,分享他們對通識教育的觀察,「SDGs國際實踐經驗論壇」則是由貝里斯駐台大使碧坎蒂、吐瓦魯駐台大使潘恩紐擔任與談人,分享國際經驗,本次國際學術研討會還有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駐台大使柏安卓、外交部中部辦公處處長翁瑛敏等人到場共襄盛舉。

日本櫻美林大學副校長田中義郎提出通識教育作為基礎的「亞洲學士學位」願景,他認為,未來是不可預期的,但當今教育教學生的是解決可以預期的問題,應該要有新思維,以成長思維取代固定思維,發展新的語言來推動世界,比如SDGs就是全球共通的新語言,通識教育就扮演重要角色。

韓國通識教育學會理事長洪錫敏分享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中通識教育的必要性,他強調,第四次工業革命重新定義了人性、人與自然的關係等問題,隨著人工智慧發展,AI有不同的理性與情感判斷標準,但是不論科技如何進步,不可能沒有人文,社會變成沒有人性的功利社會並不是好事,因此應該把人文思想大到各領域去。

貝里斯駐台大使碧坎蒂、吐瓦魯駐台大使潘恩紐、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駐台大使柏安卓分享他們國家永續發展的經驗,碧坎蒂大使指出,貝里斯積極實踐SDGs,比如SDG4優質教育,他們提供學費,讓學生可以在沒有經濟壓力的情況下學習,又如SDG2消除飢餓,政府努力讓面臨飢餓問題的人至少一天有一餐溫飽。潘恩紐大使說,除了海平面上升等氣候劇變挑戰,國家也面臨缺乏資源的問題,透過盟友的經濟、技術及教育支援,改變現狀,邁向永續。柏安卓大使說,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是島嶼國家,有32個小島,面對氣候變遷的影響,做了很多環境永續的努力。

共同主辦研討會的大專校院校長們也提出卓越的見解,期許創造通識教育嶄新的巔峰與未來,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指出,現代社會的主流價值認為要填未來會賺錢的科系,人文科系受到少子女化的衝擊,在許多國家都越來越不受重視,這是台灣危機,也是全球危機,如果工程沒有人文,所有人變成人工機器人,將是沒有溫度的社會,因此除了專業外,通識涵養與人文精神同樣重要。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長許泰文分享該校開設海洋科學概論、人工智慧、淨零排碳等跨領域通識課程。國立屏東大學校長陳永森表示透過「SDGs」、「EMI」、「移地教學」等,連結在地化到國際化,屏東事就是「屏大」的事。長庚科技大學校長范君瑜提出推動議題導向的批判性思考及行動學習,結合學校推動大學社會責任等通識發展的必要性。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強調生命關懷、落實公益與公義等,以生命力帶動精萃中的博雅教育理念,可培養現代化公民素養。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校長楊能舒皆談到通識教育和人工智慧等前瞻科技教育結合為重要的趨勢。國立暨南大學校長武東星則表示通識教育符應兼具在地實踐與國際移動學習的重要性。

此次國際學術研討會由大葉大學、中國醫藥大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亞東科技大學、東海大學、長庚科技大學、南華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國立屏東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立臺南護理專科學校、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慈濟大學、實踐大學共同辦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