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024 18:05:52)國立臺南大學於10月24日邀請段洪坤理事長蒞臨通識博雅講座,以「原來都在-認識西拉雅族歷史與文化」為題,帶領南大同學深入西拉雅族的歷史文化。
段洪坤理事長為西拉雅族吉貝耍部落人,畢業於國立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現任西拉雅族部落發展促進會理事長、臺灣平埔原住民族文化學會秘書長,著有《走進吉貝耍》、《臺灣民俗采風》、《吉貝耍平埔夜祭》等專書。
段洪坤理事長提及,西拉雅族主要分為四大社,包括新港社、蕭壟社、目加溜灣社及麻豆社,一個社被認為是一個國家,社內的人都有血緣關係;其中麻豆社人數最多、勢力最大。17世紀原住民的分裂嚴重,由於漢人的歧視與因應統治管理的需求,將原住民族依教化程度分為「生番」、「熟番」。日治初期則依照行政區域劃分為高山族九族、平埔族九族兩大類別。段理事長表示,人類學的族群分類不一定完全正確,因為早期考察時間的局限及語言資料匱乏,語言本身的變化無法充分反映單一種族文化。戰後臺灣延續日本政府的族群分類思維,推動「山地山胞」與「平地山胞」身分註記的政策。近年來,從「土番」至「原住民」的改稱花費不少心力與時間,段理事長強調任何族群都應該被多元認同和尊重,而非以政治命令剝奪人民自我認同的權利。
段理事長表示,西拉雅族人一直過著不穩定的生活,被迫離開自己原本的居住地,西拉雅語也曾經中斷150年,但並不因此放棄身分的自我認同。近年持續積極透過西拉雅族正名與文化保存的推動,爭取應有的公平對待並守護原住民族的歷史特色。段理事長最後分享吉貝耍部落豐富的服飾、飲食與日常文化,並帶領同學認識西拉雅族日常的問候語,例:你好Tabe、謝謝Lalulux、再見Mahanru、 Maka Hanloe等實用語彙,也獻唱兩首西拉雅族兒歌-身體歌、芹菜歌。段理事長更鼓勵同學有機會參訪部落、體驗在地生活,對多元文化能有更深入的認識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