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濟醫院與慈濟科技大學開辦護理職場體驗,由臨床護理師帶著就讀五專、四技二年級的護理科系學弟學妹,利用半天的時間走進醫院、病房,認識護理師照護病人的工作流程,並透過特殊穿戴、限制肢體活動度,以及只能視覺辨別的「比手畫腳」、「橡皮筋套蟑螂」瞄準與力氣控制等體驗,理解長者、半身麻痺病人日常中的不便。
慈科大護理系基本護理組助理教授洪玉龍與花蓮慈院護理部合作護理職場體驗已多年,主要是針對護理科系學生在進入醫院基本護理學實習之前,利用週六上午連續二梯次,由五專、四技二年級的學生自由報名參加,希望藉由臨床上的學長姊引導,舒緩學生對進入臨床的恐懼心。
二○二三年的體驗活動,第一梯次在十月十四日舉行、第二梯次將在二十一日登場,由護理部副主任呂基燕、督導張智主持,十五位來自內科、外科、骨科、加護病房的護理師擔任學長學姊,帶領學弟學妹,認識病房的空間運用,分享交班、量生命徵象、備藥、發藥,以及與病人互動,包括傾聽、衛教、治療等護理師如何規劃時間及工作流程。
臨床上的學長姊都是主動參與活動,他們以過來人的經驗,知道學弟妹從學校到醫院病房,會面臨許多壓力,常常因為陌生環境以及打探訊息的管道有限,有時會因為在校或網路聊天室裡學長姊的個別經驗產生莫名的恐懼感。「東聽、西聽」不如先走訪一遍,這也是洪玉龍規畫體驗活動的用心,她開心的對參加體驗學生的說,比起睡一上午,這趟體驗鐵定有收穫。
帶隊的學長姊有來自慈科大、慈大的校友,也有五專在高雄讀護理的學姊,也有來自馬來西亞的學長,有的人是第一次出任學長姊,也有人已連續三年擔任學長,在血液腫瘤科病房的郭爵是第三次參加,他是慈科大五專畢業,接著以五加二計畫修完二技學業,已服務滿六年,初入臨床時,從學長姊的經驗學到很多,他希望透過分享讓學弟學妹安心。
從馬來西亞到慈濟大學就讀護理系的徐志濠,素食的他因為想選擇一個對全家人都有意的專業,飄洋過海到花蓮讀書,畢業後,返家半年,便回到花蓮工作,在醫院和在課堂是完全不一樣的,課堂是同學互扮病人,病房面對的是真病人,所有的實習生都是一樣,心情忐忑,經驗告訴他們「有問題問學長姊」就對了,現在他也要做好學長角色,另外請教系上老師也是好因緣,他當時要選病房時,導師謝美玲就給他建議從紮根實務開始,所以他先選內科病房。
來自高雄的郭俐雯,五專時是因為在校園徵才活動第一站聽了督導鄭雅君的邀請便到花蓮來試試,五六年過去了,她在花蓮立業成家,在臨床也帶了許多學弟學妹,她發現大部分的學弟妹實習第一個坎就是和病人說話,特別是進入職場工作後,在心理上也常會有一道牆要跨越,但這「牆」因人而異,她的經驗是無論對病人或同仁,一定要先有禮;若遇到爭議,只要是對病人是良性,都可理性討論,若是遇到比較情緒性的針對,則可向主管或正常管道反映。
郭俐雯也提到關懷病人時,可從她的背景選擇合適的話題切入,例如工作、家人......,讓病人放鬆心情安心接受治療。
剛從急診到內科病房升任副護理長的范君嘉,認為和陌生人說話的膽量是可以藉由常接觸、常開口來練習。范君嘉說,讀書時,多參加服務性社團,特別是服務長者的談話經驗,都可運用在臨床上。她讀大學時,暑假期間也常到家鄉的醫院做志工。因為家人鼓勵她畢業後在醫學中心學習個幾年,於是想想就和慈濟簽了二年公費,沒想到在急診一待就七年,花蓮的大地震、火車出軌等意外事故,她都遇到了,但她覺得自己很幸運,遇到一群很棒的戰友,相互學習、支援和成長。
張智容督導說,學長姊都是主動帶領護理職場體驗,也發現有些學弟妹比他們想像的更「安靜」,希望簡單的工作與環境介紹,能讓學弟妹到醫院實習前,就有小小的經驗,還有五位志工,是曾參加護理職場體驗的四年級護生,全人照護體驗的戴老花眼鏡夾豆子、蟑螂瞄準射橡皮筋、比手畫腳、半身麻痺體驗等,由他們規劃、執行,在這過程可以了解到與病人和長者的相處、體會聽覺、視覺、肌無力的感受。
經過感恩樓一樓復健區,巧遇復健技術科物理治療組長徐佳俐,她非常熱情的引導這群學弟妹認識各區的復健課程項目。張智容說,有很多病人需要做復健,病房護理師有時需要幫忙帶領,因此認識醫院復健區的位置,是環境介紹的重點項目。
呂基燕副主任也提到,每個人到陌生環境、職場都需要一段適應的日子,護理職場體驗也是為年輕學生加油打氣,了解在醫院是團隊,不是單打獨鬥,而且醫院還有獎助金計畫,護理科系的學生也可在就學時間先為自己存一筆獎學金,畢業後就在花蓮慈院服務、學習、成長茁壯,用護理專業助人。
撰文/花蓮慈濟醫院;攝影/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