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獻寶”的故事,乾隆早就聽說過。某商人將私藏的烏龜殼,擺在東關街地攤上叫賣。結果,被識寶回子瞧見,以十兩銀子買走。那回子,乃西域商人,回到波斯國後,將烏龜殼獻給國王。 “陛下,此乃無價之寶也……”國王不信,命拿錘子來!幾下一錘,龍骨裂開,幾粒鴿蛋大的珍珠,骨碌碌滾出來。千年龜殼算盤珠子,竟變成珍珠寶貝。
乾隆改“搬私獻寶”為“波斯獻寶”, “兒又歪”為“耳又歪”,合情合理。漢字音同義不同,比比皆是,奧妙自在其中。從此,“乖乖隆地咚” 、“刮刮姥爺叫” 、“耳又歪” 、“波斯獻寶”,響遍江淮之間。不過,“乖乖弄的咚,韭菜炒大蔥” 、“刮刮老的叫,大姑娘上花轎” 、“兒又歪” 、“搬私獻寶……”仍不絕於耳。
注:據【泰州志】栽:俞梅,康熙四十二年進士(西元1703年),改庶吉士,旋丁內艱歸。曾在揚州天寧寺內,參與曹寅編撰的【全唐詩】。過去,泰州一直屬揚州,1996年離開揚州市。民國初年,俞梅後裔遷居揚州西山、天寧門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