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查假會社》看懂民調:9成5民眾已決定總統投誰?學者:離選舉逾百日,表態率偏高
【愛傳媒全民查假會社報導】《菱傳媒》9 月 20 日公布 2023 年總統大選民調,賴清德以 42.52% 領先,侯友宜、柯文哲則分別以 24.23% 與 22.25% 居次,郭台銘6.58%,未表態率為 4.41%。學者指出,此時表態率相較之下,確實偏高,但也有可能代表參與網路民調的民眾,對這次的議題有興趣,出現受訪者自我選擇的現象。
【民調摘要】
《菱傳媒》委託皮爾森數據進行 2023 年總統大選民調,9 月 20 日公布結果,賴清德以 42.52% 領先其他對手。政黨部分,民調顯示 39 歲以下男性較支持民眾黨,女性則較為支持民進黨。
民調報告中指出,郭台銘是四位候選人當中,「厭惡度」最高的一位,達到58.18%;他的民調也沒有因為賴佩霞而上揚,反而流失了 30 至 39 歲的男性選民。
報導中亦分析了其他三位候選人的民調起伏現象,包括:侯友宜訪美成效並未浮現、柯文哲不受高虹安風暴影響,以及賴清德走出老家違建與雞蛋爭議。
【專家分析】
本次〈看懂民調〉專欄,邀請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谷玲玲,解讀民調的五大爭點,並進行詳細解析。
爭點一:民調表態率是否過高?
《菱傳媒》的總統支持度調查中,僅有 4.41% 的民眾未表態,其中包含 1.25% 不去投票,以及 3.16% 的人尚未決定。換句話說,民調的表態率高達95%。
距離投票日還有 100 多天,與過去總統選舉民調結果相較,「表態率」確實偏高。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參與網路民調的民眾,比參與電話訪問者的動機高,也就是說,前者可能對「調查主題」有較高的興趣,或者對於某些議題有特定看法,因此出現了受訪者自我選擇的現象。
爭點二:菱傳媒的抽樣方法為何?是否無法接觸到部分族群?
《菱傳媒》是使用「網路主動發放調查方式」,藉由簡訊、E-mail、網站、社群媒體、搜尋引擎等管道發放問卷。雖然與一般的網路問卷(如:Yahoo! 民調等)有所不同,但抽樣方法也是非隨機立意樣本加入分層隨機,最終還是非隨機樣本,研究結果的推論僅限於網路經常使用者。
以需要精準推估的總統選舉民調而言,菱傳媒的研究結果仍以「描述樣本特徵」為主。既然如此,也就無從得知樣本精確度,研究結果僅供參考。讀者最好多參考不同機構執行的民調。
爭點三:民調的解析字眼是否恰當?
我認為,《菱傳媒》這次的 2 個解讀有討論空間。
第一個是所謂「厭惡度」的問題。在《菱傳媒》的第 2 篇民調解析文中,題目詢問讀者:「目前總統候選人中,請問哪幾個是您絕對不考慮投給他?」
「絕對不考慮投給」特定候選人,可能是厭惡感所致,也可能基於其他考量。尤其是當候選人多於 2 人,選民考量的因素頗多。建議可以再多問幾題,比如:對候選人的總體印象,候選人處理國政的能力等,較能判斷題幹中「不考慮」的確切原因。
第二個是針對侯友宜的民調趨勢解讀,認為民調數字沒有起伏,代表「侯友宜的訪美成效並沒有浮現」。
該民調的調查時間為 9 月 12 日至 16 日,但侯友宜出訪的時間是 9 月 14 日至 21 日,也就是說,侯友宜當時尚未結束訪美行程。另外,選民支持特定候選人的原因可能很複雜,卻也可能很單純;「訪美」成效具有多少影響力,還有待觀察。選民通常比較重視與自己直接相關的議題,比如民生議題。
《菱傳媒》在上次的地方大選,也有進行各地候選人的民意調查,應該有些民調的基本功,數字也可以作為選民參考之用。建議《菱傳媒》之後在進行問卷設計時,題目內容可以更細膩一些,受訪者來源也能更多元一些。長期持續的研究,或多或少反映社會真實,提供選民不同的思考角度。
同時,我也要提醒讀者,每家民調觸及到的民眾結構(樣本特徵)有所不同,也會產生機構效應,仍然要參考不同機構所做的民調,相較之下比較能綜觀全局。
【民調資訊】
解讀日期:2023 年 9 月 24 日 民調日期:2023 年 9 月 12 日至 16 日 民調主題:2024 總統大選調查(無正式名稱) 報導機構:菱傳媒、東森新聞、自由時報等 執行機構:皮爾森數據 調查地區:全台灣年滿 20 歲以上之網路人口 樣本/誤差:有效樣本為 10,846 份,在 95% 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0.94% 以內。
本專欄為全民查假會社「看懂民調專案」之報告,全民查假會社官網網址為:https://tstm.tw/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