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醫學界對「社會認知」重視與改善 開發精神疾患治療的新視角

台灣好新聞/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23.10.04 16:19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新聞圖片


當你焦急地盯著手表,擔憂自己錯過高鐵,但初識的朋友卻無視你的焦急與暗示,興致勃勃地拉著你大談他個人的獨特興趣。成大醫精神部曾懷萱醫師表示,這或許意味著,朋友在感知他人情緒及社交互動的細微線索不夠敏感,也就是社會認知能力較弱。

曾懷萱醫師指出,「社會認知」是指我們解讀他人情感、意圖和心理狀態的能力。這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不僅可以協助我們與人建立關係,還幫助我們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透過這一能力,可以洞悉他人對我們言行的情緒反應,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的互動更加和諧。

社會認知功能在許多精神疾患身上都存在受損的情況,研究發現,除了自閉類群發展疾患(包含亞斯伯格症)有此困難,思覺失調症、雙相情緒障礙症(躁鬱症)、憂鬱症、焦慮症等,也都與社會認知能力下降有關。

成大醫院精神部近期發表的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患者在解讀他人情感的能力上表現較差,而躁鬱症患者除了在躁狂或憂鬱狀態有類似的困難外,即使在情緒相對平穩的緩解狀態,社會認知能力相較一般人仍較不足。社會認知能力相較不足的問題,可能使他們在社交互動中不夠敏感或產生誤解,也可能更容易感到孤單或不被支持;並與其日常生活功能及生活品質息息相關。

研究也發現,社會認知的受損不僅與心理症狀相關,還可能與其他認知功能,如注意力、執行功能,甚至視覺動作協調能力均有關。這些研究為未來精神治療方法的開發,提供了新的視角。

曾懷萱醫師也指出,精神醫學界對社會認知功能的評估與改善日益重視,將為精神疾患的治療提供新的方向,社會認知能力的訓練、改善,可能是治療精神疾患的重要途徑。透過特定的認知行為療法,針對臉部情緒辨識及社交線索解讀的練習、角色扮演等方法模擬和訓練社交互動,有機會改善患者的社會認知能力,但尚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最佳的治療策略。

更多新聞推薦

藍白拋「總統應赴立院國情報告」 陳建仁:已有機制但朝野未達共識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