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間歇性跛行、跟不上別人的腳步? 小心可能是「周邊動脈阻塞」!

健康醫療網/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 2023.10.01 18:00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如果有間歇性跛行、走沒多久就腳麻、疼痛、抽筋,或無法跟上他人腳步等,很有可能是罹患周邊動脈疾病。國泰醫院社區護理組心臟衰竭個案管理師簡宛晴表示,「周邊動脈阻塞」好發於下肢,俗稱「腳中風」,在台灣盛行率為15.6-32%,若未及時處理將會影響行走功能,嚴重甚至有截肢風險。

動脈粥狀硬化、狹窄、阻塞 「這些」都是危險因子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指的是,動脈血管粥狀硬化、狹窄,或因血栓掉落阻塞,導致血液供應量不足引發許多症狀。簡宛晴個管師表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可能代表著全身性動脈硬化,常與其他動脈粥狀硬化疾病有關,例如: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發生率是同年齡的3倍以上。

簡宛晴個管師指出,老化、吸菸、男性、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都是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危險因子,另外,末期腎病變因為鈣離子代謝異常,會加速血管硬化,因此也是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危險因子。

常有下肢冰冷、跛行等症狀 疾病嚴重度可分5期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初期患者通常沒有感覺,簡宛晴個管師表示,常見症狀包含下肢皮膚冰冷蒼白、痠麻疼痛、腳趾甲蒼白無血色易斷裂、下肢腳毛變稀疏、腳部脈搏消失、間歇性跛行(休息時無不適,但行走一段距離後感到痠痛,休息後又能繼續行走)、下肢傷口難癒合,嚴重時會發生皮膚潰瘍、壞疽等。

簡宛晴個管師提到,間歇性跛行的情況會因病情逐漸惡化,使其可行走的距離越來越短,臨床上根據上述症狀將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嚴重度分為5期:

  • Ⅰ期:沒有症狀
  • Ⅱa期:間歇性跛行,行走>200公尺
  • Ⅱb期:間歇性跛行,行走>200公尺
  • Ⅲ期:持續缺血性疼痛
  • Ⅳ期:肢體潰瘍或壞死

周邊動脈阻塞 如何治療?日常生活須注意哪些?

關於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治療,簡宛晴個管師表示,可用藥物治療包含血小板抑制劑、血管擴張劑等,也可透過經皮血管內成形術、血管繞道手術等血管介入治療,此外也要積極控制慢性病,包含血壓、血糖、血脂,並養成以下良好的日常生活型態:

  • 維持標準體重。
  • 戒菸,抽菸是末梢動脈疾病最主要的一項危險因素,抽菸會引起小血管收縮,造成血流更加減少,因此戒菸相當重要。
  • 避免緊繃的衣物、襪子等,應穿著合宜的鞋子。
  • 小心修剪指甲,經常注意腳部有無發紅或皮膚破損,若持續未改善應就醫治療。
  • 避免暴露於低溫環境下,可擦乳液避免皮膚乾燥龜裂,並穿襪子保暖,同時也要避免不當熱敷,如:電毯、烤燈。
  • 經常變換姿勢,避免交叉兩腿或久坐不動。
  • 適度運動增加血流、改善骨骼肌代謝。例如:步行運動,可以增加行走距離、改善心肺耐力,民眾可依自身能力調整運動頻率,建議每次運動30分鐘,每週至少3次,持續6個月。
  • 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於正常範圍。

簡宛晴個管師提醒,周邊動脈疾病相當常見,有40-50%的病人沒有臨床症狀,或應初期症狀輕微而不易發現,就算是身體健康的熟齡族群也應定期追蹤血壓、血糖、血脂數值,並維持標準體重,此外戒菸、適度運動也很重要,若有下肢冰涼、痠痛、間歇性跛行等症狀,更應儘早就醫、及早治療。

資料來源:國泰醫訊-https://www.cgh.org.tw/ec99/rwd1320/allphoto/1900/266-3-1.pdf

【延伸閱讀】

注意腳麻、痛等5P急性肢體缺血症狀! 未把握「這時間」治療恐截肢、死亡

小腿冰冷發麻、走一下下就累 醫提醒:下肢血管已嚴重老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940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