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表皮肉垂 西螺跨年 應曉薇

上任50天即下台!陳吉仲請辭農業部長

桃園電子報/記者劉筱寧 2023.09.20 11:23

進口蛋爭議持續延燒,農業部長陳吉仲昨(19)日晚間宣布請辭,農委會升格農業部後的首位部長,僅上任50天就下台。陳吉仲表示,不論歷經多少艱辛和不被理解的抹黑,總還是會再見到陽光。近日對於專案進口雞蛋的執行過程,遭到外界不實的抹黑、造謠、指控,而造成社會大眾不應有的恐慌,農業部同仁遭受不應該背負的指責,因此他要一肩扛起責任,讓紛紛擾擾平息,決定請辭農業部長一職。

 

陳吉仲。圖:翻攝自臉書

陳吉仲提到,他出身屏東農家,對農業一生懸命。一個農村子弟,可以有機會帶領著農委會、農業部同仁,為台灣農業改革三、四十年來的問題,這一切都要感謝總統蔡英文的信任、副總統賴清德的支持、前行政院長林全的賞識、前院長蘇貞昌提拔他成為主委、現任院長陳建仁任命他為首任農業部長。回想起農業部成立當天,歷任院長們都齊聚為農業部祝賀,內心十足感謝。

 

陳吉仲也說,感謝在台灣這塊土地上辛苦努力的農漁民們,才能一起成功讓台灣農業再往前走一大步。感謝蔡英文一路相挺、感謝歷任行政院長的全力支持,他才能義無反顧的推動牽掛於心上數十年的農業改革。

 

陳吉仲提到,他也必須很堅定的向社會大眾說明,面對國內雞蛋供應不足時,專案進口雞蛋確實是為了顧及所有消費者糧食安全,同時不影響國內蛋農生計,一個最佳的作法。很多人問他「為什麼不直接調降雞蛋關稅,讓業者自己進口雞蛋就好?」對此,陳吉仲說明,因為就算調降關稅,也解決不了黑市價格猖獗的問題,業者進口後如果再用高於市價販售,最後對消費者和蛋農的傷害只會更深。因此,專案進口雞蛋是對消費者和農民權衡之下最好的作法,才能讓消費者吃的到蛋、買的到合理價錢的蛋。也因為有庫存調節機制,不會讓進口雞蛋衝擊國內雞蛋供應市場,保障國內蛋農生計,所以農業部勇於承擔此政策。他特別要感謝當外界不斷抹黑、污衊時,仍一同捍衛此政策的所有好朋友們,讓農業部可以將政策效益堅定的告訴社會大眾。

 

陳吉仲回顧他推動農業改革的過程並表示,為了不讓農民看天吃飯、為了讓農民退休生活有保障、為了讓農民職災受到照顧,農業部建立三保一金農民福利體系、精進農民健康保險、開辦農民職業災害保險、推動農業保險、建立農民退休儲金,讓農民從農更有保障。為了讓農民灌溉不再受到灌區內外的差別對待,農業部克服重重困難,成功讓農田水利會升格為公務機關,農水署也才能擴大灌溉服務超過5.6萬公頃。

 

陳吉仲也說,在他與同仁的努力下,不只口蹄疫從疫區除名、傳統豬瘟更在今年全面拔針。政府並也持續防堵非洲豬瘟,讓台灣有機會成為亞洲豬隻三大重大疫病的非疫區。遠洋漁業黃牌更是許多漁民心中的痛,但政府透過法規的精進,與漁業各界的溝通,終於解除遠洋漁業黃牌警告,保住400億元漁業產值及週邊產業發展逾千億,讓遠洋漁業可以永續發展。農產品產銷體系過去常常被部分團體把持、掌控價格,但是因為有總統和行政院的支持,才能投入超過126億元建立冷鏈物流體系,讓農產品產銷體系更加健全,讓農民收益可以更好。

 

陳吉仲坦言,近年來雖然中國不斷以禁止輸入特定農漁產品作為恐嚇台灣農漁民的手段,在大家努力下,政府不畏懼違反貿易規則的國家打壓,讓農漁民收入更好,因此農業部開拓新市場,讓中國以外的市場出口持續成長,因此降低依賴單一市場風險,讓台灣農漁產品往高端國際市場邁進。其他還有提升國產農產品品質,是農民對消費者的責任,因此擴大產銷履歷超過9萬公頃、有機與友善生產面積達近2萬公頃,學校午餐全面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近98%,讓學生及家長能安心。更完成食農教育立法,全面推動綠色環境給付,參與面積超過43萬公頃,全面推動綠色照顧、實踐零飢餓政策。

 

陳吉仲表示,他在農業部門七年來,因為蔡英文的支持,相信「新農業政策」已為台灣農業升級轉型帶來良好的成效、為從農環境及農業永續發展奠定根基,更有效提高農民收益,2021年主力農家和專業農家平均每戶所得提高到155萬元及188萬元。

 

陳吉仲指出,為農業,他一生懸命。許多人都問他「為什麼這麼容易哽咽、掉眼淚?」他表示,因為,農家出身的他,從小就在家裡的豬舍幫忙,家裡更被無情的口蹄疫疫情影響,頓時負債累累,農民的苦,他切身經歷也感同身受,所以從農運、學術界,再到政府部門,他的初衷就是要讓全台灣農民過更好的生活。他想起有一次颱風過境後,到香蕉田勘災時,問眼前的農民夫婦,「政府可以幫助你們什麼?」他們沒有提起希望政府補助多少錢,而是說他們只希望趕快清理家園重新站起來。陳吉仲說,聽到這句話,內心激動不已,這就是台灣農民的韌性。

 

最後,陳吉仲提到,在農業部門七年多來的日子,歷經無止境的抹黑、認知作戰、各種顏色的無情攻擊,但他毫無畏懼,因為有一群真正為台灣農業努力的夥伴們,跟他一起往前走。希望未來這些夥伴們可以更加團結,讓台灣農民挺起腰桿、勇敢前行,為台灣農業的永續發展繼續努力。

 

 

本篇文章轉載自《桃園電子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