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陳郁秀、蔣永學、博佳佳獲第26屆臺法文化獎 文化部長史哲:文化的活力與養分 讓靈魂有更多的溫暖及堅強

中央社/ 2023.09.19 12:54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919 12:54:18)第26屆「臺法文化獎」頒獎典禮昨(18)日晚間由文化部長史哲與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Académie des Sciences Morales et Politiques)終身秘書史蒂恩(Bermard Stirn)共同授獎予臺灣資深鋼琴家陳郁秀、德籍作家與譯者蔣永學(Thilo Diefenbach)及法裔臺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副教授博佳佳(Charlotte Pollet)。史哲表示,從1996年第一屆臺法文化獎到此刻,臺灣從當年歷經臺海導彈危機的年代,到如今臺灣在國際角色及責任日益重要且重大的時刻,「臺法文化獎」始終象徵的是臺法兩國人民對於自由、反對壓迫、對抗不平等的共同追求。 第26屆臺法文化獎18日於法蘭西學院舉辦頒獎典禮,由文化部長史哲及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終身祕書史蒂恩(Bernard Stirn)共同主持。

文化部表示,第26屆「臺法文化獎」評審會議去(2022)年於臺灣舉行,法方評審委員為此專程至臺北進行評審作業。因各領域報名踴躍,臺法雙方評審就每位申請人對推動臺歐文化交流的事蹟與貢獻充分討論後,不同往年多為2名獲獎者,共評選出3名獲獎者,其中陳郁秀更榮獲評審委員會一致通過授予「臺法特別貢獻獎」,表彰他長期為臺法雙邊交流所付出的心血努力與取得的豐碩成果。

今年1月剛接任終身秘書的院士史蒂恩致詞時說,臺灣與歐洲的地理距離雖然有9000多公里,但是臺灣致力實施民主政治與開放包容的文化價值觀等共同點,將臺歐凝聚在一起。而為鼓勵及獎勵透過學術研究或藝術活動,增進臺歐相互瞭解的團體或個人所創設的臺法文化獎,便是最佳例證。

同樣於今年1月接任臺灣文化部長的史哲致詞時特別感謝3位得獎者,讓這個世界能有機會以不同的視角發現臺灣及認識彼此。史哲引述臺灣文壇前輩作家楊逵的著作《壓不扁的玫瑰》中所寫,「你可以壓扁玫瑰,但是你無法延遲春天的來臨」,臺灣經過許多前人的奮鬥及努力,如今得以像法國一樣地呼吸著自由的空氣。「自由與民主是大家共同的信仰與堅持」,不管未來的世界如何變化,持續的文化深耕、交流、理解,都會讓我們在面對疾病或強權時,因為有文化的活力與養分,「靈魂中有更多的溫暖及堅強」。

以專業持續建立擴展與法國的文化連結,使臺法兩國文化交流有重大突破發展,並已多次受到法國政府頒獎肯定,此次獲頒「臺法特別貢獻獎」的陳郁秀發表感謝詞時感性地說,「巴黎是我的第二故鄉,藝術是我畢生的志業,我是臺法文化交流永遠的志工」。陳郁秀以大文豪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在《流動的饗宴》(A Moveable Feast)一書中所憶及,「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候,住過巴黎,巴黎就會跟著你一輩子,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以此應證自己從法國帶回一生的音樂專業,以及對於民主的領會與嚮往。 第26屆「臺法文化獎」得主陳郁秀(中)為資深鋼琴家,在擔任教職及公職期間,皆戮力推動音樂、視覺及表演藝術、工藝等文化交流。文化部長史哲(右)及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終身祕書史蒂恩(Bernard Stirn)共同頒贈獲獎證書。

「臺學家」蔣永學,致力於選輯編譯以臺灣主體性及在臺灣文學發展史具有重要意義的作品,並以歐洲視角做出觀察與解讀。他致詞時指出,臺灣不斷面臨巨大的威脅,就更加需要明確的自我定位,因此,即使是文學研究,也可以為支持和保護臺灣做出貢獻。蔣永學引用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小說中所寫「成為翻譯以後,我才感受到那股願望,想要死在書桌前」,獲得「臺法文化獎」鼓勵自己不僅要繼續翻譯,還要繼續研究臺灣文學史,雖然這是既偉大又可怕的挑戰,但將盡力而為。 第26屆「臺法文化獎」得主蔣永學(Thilo Diefenbach,中)將自己定位為一名「臺學家」,自2009年起開始研究臺灣文學史,翻譯並撰寫大量關於臺灣與臺灣文學的文章。文化部長史哲(左)及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終身祕書史蒂恩(Bernard Stirn)共同頒贈獲獎證書。

第三位獲獎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副教授博佳佳,長期投入於臺灣兒童哲學的發展與推廣,啟發孩子們自由與批判思考,努力深耕兒童哲學啟蒙教育。2007年博佳佳帶著一只行李箱、一紙哲學碩士文憑與一個異想天開的念頭遠赴臺灣,想用華語研究數學。博佳佳說,自己在臺灣見證了民主自由是有意識的選擇,充分的享受了學術自由,可以研究古代經典,也可以主持兒童哲學工作坊,更可以在大學課堂上和年輕的成人一起實驗哲學研究的新方法。「教授哲學是我畢生志業」,作為同時是研究科學史的學者、教授哲學的老師、曾經的留學生與臺法雙重國籍小孩母親的博佳佳感性地說道。 第26屆「臺法文化獎」得主博佳佳(Charlotte Pollet,中)成立非營利組織「PhiloZokids」,致力於臺灣兒童哲學的發展與推廣,鼓勵啟發孩童們的批判性思考。文化部長史哲(左)及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終身祕書史蒂恩(Bernard Stirn)共同頒贈獲獎證書。

「臺法文化獎」自1996年由臺灣文化部與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共同創立至今,已表彰40餘位遍處世界各地的得獎者,除促進臺法、臺歐文化的交流外,也鼓勵更多人在不同領域探索臺灣文化,讓臺灣和世界攜手併進。

本屆頒獎典禮循例在法蘭西學院輝煌莊嚴的大院士會議廳舉行,獲邀各界貴賓出席盛況空前,包括駐法大使吳志中、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前終身秘書皮特(Jean-Robert Pitte)及3位學院院士評審、前法國駐臺代表潘柏甫(Jean Claude Poimboeuf)、臺法文化獎歷屆得主安必諾(Angel Pino)、何碧玉(Isabelle Rabut)、班任旅(Jean-Luc Penso)、艾茉莉(Fiorella Allio)、傅敏雅(Samia Ferhat)、臺灣旅法藝術家吳炫三及洪麗芬、法國外交部及文化部官員等百餘人共同參與。 (左起)巴文中心主任胡晴舫、法蘭西學院院士皮特(Jean-Robert Pitte)、文化部長史哲、獲獎者蔣永學(Thilo Diefenbach)及陳郁秀、巴斯蒂-布吉燁(Marianne Bastid-Bruguière)院士、獲獎者博佳佳(Charlotte Pollet)、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終身祕書史蒂恩(Bernard Stirn)、德沃維(Pierre Delvolvé)及安德勒(Daniel Andler)院士、駐法大使吳志中

同日,史哲也在參議院外交暨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葛托蘭(André Gattolin)全程陪同下,參觀參議院金書廳、議場、圖書館等。葛托蘭表示,參議院的友臺議員與日俱增,法國期盼在明年奧運盛會中看到優秀的臺灣展演活動,也期待未來與臺灣有更多文化上的合作機會。史哲則回應,臺灣除了將積極參與法國的文化盛會以外,2024年也是巴文中心成立屆滿30年的重要時刻,臺灣一定會持續藉由各種方式,展現民主自由下的文化內涵。

【第26屆臺法文化獎得主影片】 陳郁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xK7VDee-5A&t=49s 蔣永學: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i6Dasw-dxU 博佳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yMj20p2xlc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