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醫院「抗癌護心」團隊追蹤發現,乳癌雖已高治癒率,但治療可能造成的心臟毒性,比復發還要命。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盧柏璁/台南報導
抗癌成功,癌症徹底被治癒了,但病人卻可能在多年之後死於治療的併發症,乳癌治療就有這樣特殊的「隱形殺手」存在!尤其,在台灣年輕乳癌患者占比逼近一半,現行第一線治療藥物卻常造成心臟毒性,特別是化療。國內奇美醫院團隊追蹤就發現,有五分之一乳癌患者在治療後出現無症狀的心臟功能異常,醫師便警告,若輕忽治療前的精準選藥、治療後的定期追蹤,拖到出現心衰竭等嚴重症狀再介入治療,往往為時已晚。
台灣乳癌發生率極高,不但是國人女性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根據癌症登記報告統計發現,乳癌發生高峰還是比歐美來的年輕。
奇美醫院外科部部長陳明鎮指出,台灣年輕的乳癌患者占比遠比歐美來得高!國內45到55歲乳癌患者占比達30.7%,美國才18.8%;35到45歲,台灣占比14.6%,美國僅8.3%。台灣55歲以下乳癌患者,光這兩年齡層就有45%,對比美國的27%,就知道台灣年輕乳癌比率有多高。
陳明鎮說,正因為台灣年輕乳癌多且預後較年長者差,醫師治療方針相對積極,因此年輕族群病人有較高比率會接受化療。好壞細胞通殺之下,治療結束後的副作用,可能五年、十年後才發生,併伴隨一輩子。好不容易癌症治好了,人到了中年卻跑出其他致命併發症。
關鍵就在於,乳癌的第一線治療藥物,很多都有心臟毒性隱憂,尤其是在早期及晚期乳癌都扮演極重要角色的化療與標靶藥,需要額外監測心血管狀況,且影響之深遠,恐長達十年、二十年之久。
奇美醫院心臟科醫師張瑋婷表示,像傳統化療藥物的小紅莓(Anthracyclines)已知會透過自由基的方式去影響到心臟肌肉的功能,造成心臟衰竭;荷爾蒙治療可能產生血栓或缺血性心臟疾病;標靶藥物也也可能產生心臟功能的異常,可以說是各種不同面向的治療都躲不開心臟毒性的陰影。
奇美醫院很早關注「抗癌護心」的新觀念,8年前就成立跨科別的乳癌照護團隊,迄今追蹤超過600例患者,其中真正發生嚴重心衰竭的比率約3到5%;但後期詳細追蹤發現更大的警訊是,有20%患者出現無症狀的心臟功能異常,若延誤超過半年後才治療的話,傳統心衰竭藥物幾乎已失去效果。
張瑋婷強調,現在的乳癌幾乎都可被治癒,真正因為復發造成的死亡比例有限,反倒女性奪命前幾位殺手都是心血管疾病;而奇美醫院經驗顯示,針對治療中的乳癌患者,利用四次追蹤介入可即時、有效抓出是否出現心臟功能異常,只要早期介入,短期停藥等心臟功能恢復之後再用同樣藥物去抗癌,效果都很穩定,不致影響治療效果,且心臟功能百分之百可以恢復。
還可以更早一步預防發生心臟毒性!陳明鎮舉化療為例,已有報告顯示,可透過拉長藥物滴注時間,降低心臟毒性;二則是採用替代藥物,像國內就有國產的微脂體小紅莓,藉由把小分子藥物包裹在微脂體內的技術,增加累積在腫瘤組織的濃度,減低對正常組織的傷害,同時可以降低對心臟的毒性,國內幾份研究顯示,與傳統藥物效果差別不大,但掉髮、心臟毒性等副作用大幅降低。
陳明鎮提醒,除了治療前的精準選藥,治療後的定期追蹤也少不了,因為乳癌復發有兩大高峰,滿二年是第一個高峰,五到六年又是一個高峰,即使安度兩個高峰都沒有復發,每半年到一年的定期檢查依舊「絕對」不可以少,因為乳癌跟其他癌症不一樣,就算早期治癒了,十年、十五年後又突然復發者,臨床上並不算少見。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長庚、台大、新光三大醫學中心扮火車頭! 台灣醫衛產業瞄準新南向三國
疫情害健保「總額不夠用」? 衛福部秀數字:僅中醫清冠一號爆量受影響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