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寒流 望僕號 味全龍

一窺跨域藝術家林月霞內心世界,糖和居九月個展鉅獻

品傳媒/ 2023.09.12 13:31

記者謝振維/台北報導

位於遠企四樓的糖和居畫廊,九月攜手跨域藝術家林月霞舉辦「維塵」個展,大膽的構圖,風格強烈的用色,將跨域藝術家林月霞的內心世界運用三大主題: 「空白與熾烈」、「域與錯置」、「微膠與維焦」呈現在大家面前,讓喜愛林月霞畫作的粉絲們能透過本次個展,了解其不同時期的探究與心境。9月1號到10月30日在遠企五樓藝文空間展出,喜愛林月霞藝術家的民眾千萬不可錯過。

圖說:跨域藝術家林月霞專注於醫學與新媒體藝術的跨域創作,2020年獲得南瀛獎新媒體組銀牌獎,並入選2022年國美館藝術跨領域創作案,及2023年台南美術館個展。圖/林月霞提供

糖和居畫廊負責人邱士瑀指出,跨域藝術家林月霞專注於醫學與新媒體藝術的跨域創作,2020年獲得南瀛獎新媒體組銀牌獎,並入選2022年國美館藝術跨領域創作案,及2023年台南美術館個展。其中個展與聯展可於紐約、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虛幻生命:混種、轉殖與創生」,近期於台南美術館個展等地展出,深獲好評。並參與日本九州、韓國、馬來西亞沙沙蘭美術館、越南河內、印尼日惹、印度克什米爾駐村與展出。

林月霞表示,此次繪畫個展是睽違多年後的平面創作展,展出作品涵蓋幾個時期:2007年東海研究所的西畫創作期、2010年至2016年的美國創作期,以及近年新媒體藝術的生物醫學期。至2016年返台在師大就讀新媒體科技藝術博班,此後即以新媒體藝術研究為核心。這些年歷經紐約個展、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個展、南瀛獎新媒體銀牌獎、國美館展覽,今年七月的台南美術館個展,本次再度面對繪畫展覽,有近鄉情怯的矛盾感和喜悅。

針對這次個展,林月霞以三個主題開展,分別代表個人不同時期的探究與心境:

「空白與熾烈」

以大紅花和空白為架構,紅色對中國而言是喜慶的象徵,然而對華人婦女則是社會重擔、家庭枷鎖的起始,以豔紅且微觀的視角探討女性角色在當時保守社會氛圍下的壓力與壓抑,企圖在主體中開一扇空白心窗,讓桎梏的內心可以在一方空白中,悠遊在藝術的想像世界。

圖說:以大紅花和空白為架構,紅色對中國而言是喜慶的象徵,然而對華人婦女則是社會重擔、家庭枷鎖的起始,以豔紅且微觀的視角探討女性角色在當時保守社會氛圍下的壓力與壓抑。圖/林月霞提供

藝術探討的是整體之事物,即是生命與自然,『生命』具體存在對我們更具親切與親和,因它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不斷叢生的矛盾命題,如何將生命外在的形式予以內在精神化則是藝術創作迷人之處。而試圖內化就須歷經抽象與符號的過程,尤其身處影像、資訊、媒體衝擊的當下,生活已時時刻刻被商品包圍,被文明圖像吞噬,書寫內化的生命研儼然成為藝術的另種表現。

圖說:林月霞作品中意象的造形結合純粹的空白,是創作者對生命『有』與『無』的辨證,是視覺關係的對立,亦是虛與實的對話。圖/林月霞提供

作品中意象的造形結合純粹的空白,是創作者對生命『有』與『無』的辨證,是視覺關係的對立,亦是虛與實的對話。空白,是最純粹也是最複雜的形式與內容,於是藉由畫面上幾何造型的空白,不同光影與折射反應在純白的區域內,延展觀者的無限想像。大片淨白或局部空白在刻意精細描繪的襯托下,呈現意想之外的張力與想像空間,畫面簡逸的安排表達現代人在紛亂的視覺、聽覺與心覺之外的一塊人類極需的淨土。更假借繪畫的框架和畫中潔白的框框為心之眼,再現一種現象世界,宛如生命的事物一般,創造某種實與虛的狀態,企圖建立另種世界次序,多層次和多種繪畫語彙的介入,強烈彰顯藝術家濃郁的個人存在感。

其實,作品中的所有詮釋主旨在回向指涉潛主體結構的純粹意念和探所生命的原初,當代藝術強調藝術家們透過概念、態度對藝術進行開放性閱讀的方式,都預見性地把我們引進一個要征服空間和非物質的神秘性文明,尤其,當網際網路科技時代,人類日常經驗變的越物質化之際,挖掘精神靈性崇高的審美觀再度被喚起。

「域與錯置」

此系列是林月霞於2011年至於2015年旅居美國休士頓所創作,在美國期間是心靈修為期,安靜空曠的環境、湛藍色的天空,和空氣中飄浮的大自然芬多精都讓我體驗到未曾有的安定與恆固感,於是創作「域與錯置」系列,安穩定格在空中的物件是對當時的投射,也是對未來生活的想望,而錯置的物件圖形,則是對安定中生活的一種揶揄,並思考穩定中的錯亂、相似中的異樣。

圖說:空間建構的「域」與面構築的維度,總與我們息息相關,在現實生活的體驗中,場域概念不僅是空間的建構,更多的是由人們的情感與經驗所建造來的。圖/林月霞提供

空間建構的「域」與面構築的維度,總與我們息息相關,在現實生活的體驗中,場域概念不僅是空間的建構,更多的是由人們的情感與經驗所建造來的,其中包括了複雜的記憶、敏銳的身體於空間中的感知,而絕非僅是地圖中平面座標的點或空間的線。

『域與錯置』取材自日常生活中的場域 ─ 休士頓的天空,熟悉的天空承載的是自我生活的記錄,日複日年又年,相同的宇宙空間卻因分秒年月的濕度、溫度、水氣的相異,而形成似平淡卻又富饒變化的自然景觀,我們生活亦若是,雖『日常』卻日日『生活』有異。因此,在系列創作中,以尋常的天空、雲為背景,每一幅即一日的記錄,而飄浮狀態的錯置物體 ( object ) 相似又相異,正常卻又交錯,一如德勒兹(Gilles Louis René Deleuze,1925-1995)在其《差異與重複》(Difference and Repetition)中所述,歷史在重複之中引出差異,差異一直都棲居於重複之中,縱使尋常的平凡事物個體皆有其特殊價值,在錯置複雜的社會環境裡,人人皆可建構一個真實而獨立價值的自我場域。

在此基點上,系列作品以重複尋常的運行狀態,藉此提點自我價值的定位,尤其,當虛實、真偽早已混淆視聽,錯覺成為另類價值的顛覆,或許,自我穿透的行為、修練,始能穿越社會錯亂的框架,而回歸至真、差異的個體價值。

「微膠與維焦」

2019年後即開啟《微膠細胞迷蹤》( Microglial Cell Disconnection)創作計畫,此是結合醫學與新媒體藝術的跨領域作品,並與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阿茲海默症實驗室、腦神經科合作。「微膠細胞」(microglia)即是腦神經中最小的細胞卻也是生命記憶持續的關鍵。

圖說:此系列即是以腦細胞為藍圖所創作的平面作品,以顯微鏡的微觀視角,描繪腦細胞正常數量到萎縮減少,依此畫擘身體內在的宇宙空間。圖/林月霞提供

於是,計畫中以追蹤數位阿茲海默症病患病史為依據,以其核磁共振影像(MRI)與 腦波儀(EEG )數據做為創作圖像的參考依據。

此系列即是以腦細胞為藍圖所創作的平面作品,以顯微鏡的微觀視角,描繪腦細胞正常數量到萎縮減少,依此畫擘身體內在的宇宙空間,此平面創作是作為個人新媒體跨領域創作前哨作業,在完成此系列之後則進行新媒體藝術的創作部分。

圖說:計畫中以追蹤數位阿茲海默症病患病史為依據,以其核磁共振影像(MRI)與 腦波儀(EEG )數據做為創作圖像的參考依據。圖/林月霞提供

此計畫歷時3年,研究中發現,無論身體細胞或器官的運作,都恰能對應人的外在行為,及與世界的關係,生命從實至缺的歷程是一種必然性,正符合保羅·維里利奧(Paul Virilio)以「缺陷」闡述生命「缺 陷」的事實。尤其「元宇宙」概念被提出之際,不禁讓觀者聯想起「意識」與「肉身」間的關係。林月霞個展時間112年9月1日至10 月30日止,於遠企商城五樓藝文空間展出,歡迎喜愛賞畫民眾踴躍前往參觀。詳請請洽糖和居:https://www.holkee.com/rachelfineartgallery#goto403632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