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熊鷹仿真羽毛暨部落傳統文化展

台灣好報/ 2023.09.11 20:24

在屏東林業小棧翠綠的背景下,屏科大野保所孫元勳教授所主導的《熊鷹仿真羽毛暨部落傳統文化展》於今(11)日隆重開幕。本展覽邀請到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朱木生副分署長、屏科大陳瑞仁副校長、台灣屏東地方檢察署陳盈錦檢察長、屏縣府農業處林業保育科張學農科長、屏縣府原民處藍信男科長、伍麗華立法委員服務處杜正吉主任以及Tjiljuvekan家族羅鳳萍領袖、zingrur家族代表、Djakudjakuc家族沈文伶領袖、Vavulengan家族徐文仁領袖等,多位支持與認同此研究的部落領袖和貴族一同揭開序幕。屏科大野保所孫元勳教授與仿羽的研發者鍾金男工藝師自2018年起,為保護熊鷹生態同時又兼顧排灣族及魯凱族的歷史文化傳承,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大力支持下,開始推動「熊鷹仿真羽毛繪製工作坊」。此展覽不僅揭露了神秘熊鷹的生態記事,更深入探討排灣族、魯凱族與熊鷹長久以來交織的文化歷史。展覽的焦點更是帶來具有創新工藝的「熊鷹仿真羽毛」,包括仿真熊鷹羽飾、仿真熊鷹羽扇與仿真熊鷹萊冠等展示,共計33件作品。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朱木生副分署表示:「傳統熊鷹羽飾所代表的意義是崇高且無可取代的,然而在資源永續與文化延續中,必須找出突破困境的契機。配戴羽飾不但是尊貴榮耀的象徵,同時也代表深重的責任。學習與推廣仿羽的前提,是要遵守傳統文化的規定,期許與族人一起達到維護傳統文化,又可以保育熊鷹的雙贏目標。」

屏科大陳瑞仁副校長表示:「孫教授長期關心研究原鄉農村的猛禽鳥類,在保育稀有鳥類如熊鷹、老鷹、貓頭鷹及黑面琵鷺等不遺餘力。自2018年起,他與仿羽的研發者鍾金男工藝師,為保護熊鷹生態、傳承排灣族及魯凱族的歷史文化,開始籌備推動「熊鷹仿真羽毛繪製工作坊」。感謝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以及縣府長官的大力支持,還有部落領袖族人的協助合作,才能在今天舉辦這場 33件作品的展覽,以熊鷹羽飾、熊鷹羽扇與熊鷹萊冠等來呈現排灣族、魯凱族的生態文化。希望藉由這個展覽活動,能有更多朋友看到熊鷹生態以及部落文化之美,一起來推動生態永續保育,還有珍惜重視排灣族與魯凱族的文化藝術傳承。」

熊鷹,是台灣體型最大的日行性猛禽,通常隱身於中高海拔的原始森林中,普羅大眾難以窺見其面貌。其亞成鳥身上獨特的三角斑紋,讓人聯想到百步蛇的神秘紋路,在排灣族和魯凱族的傳說中,領袖死後會化成百步蛇,再由百步蛇蛻變成熊鷹繼續守護部落,佩戴鷹羽象徵著守護族人的責任與尊貴的身分,僅部落當家領袖可以佩戴。有時對部落有重大貢獻的勇士,也會被部落領袖賦予佩戴鷹羽的資格。

為延續部落傳統文化,同時也保護此瀕危的物種,屏科大野保所孫元勳教授開始推動「熊鷹仿真羽毛繪製工作坊」。孫元勳教授為研究猛禽的專家,透過自身的專業素養,與仿羽的研發者鍾金男工藝師的巧手相結合,向部落領袖和貴族傳授仿羽繪製的精湛技巧,使仿真羽毛在使用和佩戴上得以媲美真羽,但其使用方式也特別強調須遵循部落傳統的約制,不得隨意佩戴。這不僅是傳統與創新的完美融合,更是對部落文化和熊鷹生態保育的持續傳承。

除靜態展覽外,每週三、六下午3點於林業小棧2樓會議室舉辦專題講座(相關資訊請參閱下頁),邀請部落領袖、文史工作者等專家學者、仿羽研發者鍾金男工藝師,以及屏科大孫元勳教授研究團隊,共同探討分享有關部落文化和熊鷹生態保育的深刻見解。本次展覽不僅是一場視覺和知識的盛宴,更是一個促進部落傳統文化與生態保育平衡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期望透過創新藝術、傳統文化、物種保育等三方面跨界議題結合,帶起民眾更深刻的永續意識。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