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表皮肉垂 西螺跨年 應曉薇

時空彼端的尋金者:走讀Takili的過去與現在

慈善新聞網/ 2023.09.10 09:20

       為響應112年世界閱讀日與文化部「走讀臺灣」系列活動,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今年以「「土地上的學習‧詩食史事」為主題,於臺東、花蓮、臺南等各文化據點,以文本結合走讀遊程、講座、工作坊、教師研習、新書發表、繪本說故事等計25場。

       其中二場走讀活動「時空彼端的尋金者:Takili的過去與現在」分別於8月3日及9月8日下午在花蓮縣秀林鄉崇德村Mhuway達吉利共享生活空間以及崇德考古遺址舉行,吸引了許多在地民眾報名參加,一同瞭解這片土地的過去。

       花蓮縣秀林鄉崇德村位於立霧溪出海口,現在也是蘇花公路一端的出入口處,依山傍海。17世紀時曾是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在臺灣心心念念尋找著傳說中的那條黃金河的所在,20世紀日本時期則在此如火如荼地準備開採砂金但因戰爭而中斷,直到近代在颱風過後都還有人會在這裡淘淘砂金、碰碰運氣。近年來的研究成果,發現最早的尋金者應該在距今1,400年前就出現在此,當時居住在這裡的人群顯然與外界交流互動頻繁,可以看到從北部、南部來的陶器、從海外交換而來的銅錢、玻璃環等等,在在顯示了史前時代的熱鬧景象。

 走訪崇德遺址。

       111年花蓮縣政府文化局出版了一本以崇德考古遺址為背景的科普繪本《這是誰的金子?Nnima ka liqa nii?》,與部落青年、插畫家及考古學者合作完成內容,本活動便以本書作為走讀文本,並由插畫家王心怡以及Mhuway達吉利共享生活空間創辦人同時也是在地部落青年陳婉馨分享繪本製作過程及導讀揭開序幕。兩位作者分享了故事發想以及在製作過程中的啟發,更堅定了她們期望能夠更瞭解深愛著的這片土地的故事並傳遞分享給大家的目標。

近距離欣賞千年文物。

       接著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姚書宇研究助理分享崇德考古遺址的故事,從歷史文獻紀錄中Takili這個地方一直都與黃金劃上等號,在西班牙與荷蘭人在臺灣的時期因為始終找尋不到確切的礦區而充滿了神祕感,而從一些早期探險家的日誌與記錄下,也得以一窺400年前這片土地的人群樣貌。而近年的考古發掘研究成果,也逐步揭露距今1400年前以來生活在崇德遺址的人是如何與島內外的人群交流互動,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由於近日甫完成崇德遺址的發掘工作,現場也由花蓮考古博物館典藏研究組尹意智組長展示與介紹最新發現的考古遺留,讓參與者近距離觀賞千年文物,讚嘆史前人群的創意與技術。

研究人員分享國內外文化資產共榮共存的案例。

       本次活動也邀請了尹意智組長以及陳婉馨老師帶大家漫遊崇德村以及崇德考古遺址。走在時空交錯的十字路口,從考古學者的視角介紹崇德遺址的過去,走訪曾經發掘的位置以及在地表上即可看見散落的鐵渣及陶片。陳婉馨老師則介紹現在居住在崇德遺址土地上的太魯閣族群以及這片土地即將面臨的變動等議題,藉由考古學者及在地青年的視角,深入認識地上及地下的故事。

       最後再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王仲群研究助理分享國內外文化資產保存的議題,並且與參與者一起討論文化資產保存的困境以及共存共榮的解方。

       史前館表示,本館以考古學及史前文化為主題,在深化研究的同時並致力於將學術知識、臺灣的故事推廣給社會,讓大眾可以更加認識自身所居住的這塊島嶼。史前館經歷3年的重新整修,於今年5月重新開館,也歡迎大家來參觀,一起認識我們這片土地3萬年來的故事。

(資料來源:文化部)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