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打造幸福宜居、科技城市 張善政:桃園正在轉骨中

桃園電子報/記者黃雅蘭 2023.09.07 17:16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7)日前往新北市淡水區,出席「泛太平洋不動產估價、顧問與經營研討會」,並擔任引言人,以「幸福宜居 智慧桃花園」為題分享桃園城市規劃願景。張善政表示,桃園是國門之都,不僅是桃園國際機場所在地,更鄰近台北港,具海空雙港的運輸優勢,也緊鄰台北、新北等都會區,交通十分便捷,是北台灣的交通樞紐。而桃園也正在進行多項軌道建設,待未來陸續完工後,將能進一步落實「北北桃共同生活圈」的願景。

 

張善政出席「泛太平洋不動產估價、顧問與經營研討會」。圖:市府提供

張善政進一步說明,「桃園鐵路地下化」全長約17公里,起自新北市鶯歌區,並串聯桃園、內壢、中壢與平鎮等車站,預計119年全線通車,未來鐵路軌道淨空後,騰空的路廊將規劃為林蔭大道,不但能帶動車站周邊土地活化,落實「人本交通」,也將是改變桃園城市面貌最重要的因素。

 

「泛太平洋不動產估價、顧問與經營研討會」針對都市規劃及國際各城市的發展經驗等議題進行交流。圖:市府提供

張善政提及,桃園機場捷運於106年3月通車,旅客可搭乘機捷前往雙北市區,更可到達青埔高鐵特區、中壢市區等;此外,近期上路的「基北北桃通勤月票」更帶動機捷搭乘人數成長,近日單日搭乘人次也有多次突破10萬人,未來機場捷運也將延伸通車至A23中壢車站,能有效帶動地方發展。

 

張善政以「幸福宜居 智慧桃花園」為題分享桃園城市規劃願景。圖:市府提供

張善政說明,桃園捷運綠線目前正在如火如荼興建中,未來將串聯桃園航空城、桃園市區及台鐵桃園站等地,其中高架段G13至G32站預計於115年先行通車;未來捷運綠線也規劃進一步延伸至中壢、大溪等地,期盼讓桃園南北往來更加便利。此外,捷運棕線、三鶯線延伸八德等路線目前正進行綜合規劃,未來將連接桃園、新北市鶯歌、三峽、迴龍等生活圈。

 

針對土地整體開發,張善政談到,透過市地重劃,把土地規劃為有系統且更完善的道路、社區與公共設施等,將達到促進土地經濟使用、健全都市發展等目標。目前桃園完成市地重劃的區域包括觀音草漯重劃區、桃園經國特區、小檜溪重劃區等3處。

 

針對產業園區,張善政說明,目前桃園共有中央開發的2處港區、1處科學園區及7處工業區等,其中遠雄自貿港已啟動第二階段開發,鄰近的產業專區也有許多廠商進駐;由市府轄管的產業園區共有5處,已開發面積約496公頃;而桃科二期也正在開發中,將導入低污染製造業,預計113年底開發完成;另有6處工業區也正在規劃當中,預計116年開發完成。此外,市府也正推動「龍潭科學園區擴建計畫」,將引入積體電路高階製程研發與產量,建構先進產業基地。

 

有關「桃園航空城」計畫,張善政談到,為因應逐年增加的客運、貨運需求,市府與中央合作推動的「桃園航空城」是目前台灣最大規模的區段徵收計畫,全區達3147公頃,除規劃第三航廈並擴建機場外,也以機場為核心,分兩階段開發住宅區與產業區,其中第一階段約1200公頃已進入開發階段,未來將引進物流、航空輔助、觀光會展等產業;另針對徵收區內的居民,市府也從優規劃重建補助及獎勵搬遷政策,保障民眾權益。

 

張善政也說,在各項實體建設開發背後,市府持續打造「智慧桃園」,包括推動桃園市民卡、下水道雲端智慧管理系統的「智慧治理」;促進產業升級、轉型的「智慧產業」;以及提升醫療管理品質及效率的「智慧醫療」等三大面向,盼智慧科技成為發展助力,讓桃園成為與世界標竿城市競爭的智慧新都。

 

張善政指出,桃園正在迅速發展,也有許多年輕人口與就業機會,未來配合各項產業政策,桃園會變得更不一樣;此外,市府也持續推動教育、敬老等友善政策,盼打造桃園成為幸福、宜居的樂居城市。

 

引言完成後,張善政也進一步與新加坡測量師與估價師協會及世界估價組織協會主席Dr. Lim Lan Yuan、紐西蘭Logan Stone Ltd資深估價師Boyd Gross、中國文化大學土地資源學系教授李家儂等3位專家學者,針對都市規劃及國際各城市的發展經驗等議題進行交流。

 

對於發展智慧城市可能面臨的隱私衝突問題時,張善政指出,智慧城市發展初期,可能會遭遇複雜的問題,在此期間,相關單位可關注如何保障民眾隱私與個資等問題,累積經驗做為後續發展智慧城市與保護民眾隱私的參考,讓智慧城市發展得更加完善。

 

張善政提到,鄰近桃園航空城的青埔地區近年迅速發展,除高鐵桃園站坐落於此外,也有華泰名品城、Xpark 水族館、樂天桃園棒球場等景點已成為桃園的一大亮點,更是未來城市發展的願景。桃園正在轉骨中,智慧城市亦需長期發展,因此,他並非以四年或八年任期為單位看待桃園的發展,而是以十年、二十年規劃桃園的都市計畫,希望桃園能發展得更好。

 

本篇文章轉載自 桃園電子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