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美未來2年發展AI軍力應對中國 美中應研商監管協議

獨家報導/獨家報導 2023.09.07 11:23
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上周一(8月28日)宣布「複製器計劃」,一場中美AI軍備競賽開始競逐。圖/引自澎湃新聞

獨家報導 記者邢雲/綜合報導

《華爾街日報》6日報導說,美國國防部考慮未來2年內發展一個由人工智慧(AI)推動的技術、無人機以及自動系統組成的龐大網絡,應對中國威脅。對此,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彼特那(Peter Bittner)撰文呼籲美中借鑒全球武器條約歷史先例,包括《核不擴散條約》(NPT),就AI監管達成雙邊協議。

《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昨天發表的談話,闡述美國五角大廈計劃發展的部分海陸空戰力。她說,美國防部有意將AI用於自動系統,偵測及接觸敵對目標,也可能包括自動控制的海空用無人機。

美國現在才宣布造數千無人機,會不會太晚了?圖/引自微博
美國現在才宣布造數千無人機,會不會太晚了?圖/引自微博

上週一(8月28日)希克斯才宣布這項名為「複製器(Replicator)」的計畫。她說,「『複製器』計畫將加速美國軍方過往過於緩慢的革新步伐,並發揮較小型、更聰明、低成本且高數量的武器平台槓桿作用。」她表示,未來2年內將佈署數以千計無人機,用來對抗中國在軍事人員和裝備上的數量優勢。

對此,Peter Bittner在美國網站《中美聚焦》撰文說,AI系統驅動汽車,為各行各業提供動力,且越來越多影響軍事決策;但與所有強大技術一樣,它也帶來重大風險─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破壞雙邊和全球關係的穩定。

Peter Bittner直言,AI可為軍事行動提供巨大戰略和戰術優勢,但另方面卻可能引發一場新的AI軍備競賽,有可能引發衝突、滋生不信任並破壞全球穩定。

他說,這種情況令人毛骨悚然地想起冷戰期間世界面臨的核難題。隨著核技術發展,出現一個悖論,即雖然具有發電等和平應用的潛力,但也化身為相互保證毀滅(MAD)的幽靈。正是這種背景下,1968年《核不擴散條約》才出現。

冷戰期間,美國擔心更多國家成為擁核國家,便積極與蘇聯談判,1968年7月1日美英蘇等59國,分別在華盛頓、倫敦和莫斯科簽署《核不擴散條約》。圖/引自中華網軍事
冷戰期間,美國擔心更多國家成為擁核國家,便積極與蘇聯談判,1968年7月1日美英蘇等59國,分別在華盛頓、倫敦和莫斯科簽署《核不擴散條約》。圖/引自中華網軍事

Peter Bittner認為AI的興起,造成軍民兩用困境。AI具顯著提高生產力、解決複雜問題,並創造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潛力;但如果不受監管,可能對美中關係和全球層面的穩定構成重大威脅,特別是在軍事領域。

「AI驅動的軍備競賽可能帶來的場景是,由機器驅動的快速決策,繞過人類深思熟慮和判斷,從而無意中加劇衝突。」文章認為,這些自動化決策可能無法完全考慮地緣政治的細微差別和長期影響。

此外,在追求優勢過程中,各國可能越過道德界限,創造出無需人類干預即可行動的AI武器,進一步擴大意外對抗的風險。文章呼籲,美中就AI監管達成雙邊協議,可能有助於應對即將來臨威脅,協議應涵蓋限制自主武器的開發和部署、提高AI研究和開發的透明度,及促進共同利用AI應對氣候變化和疾病爆發等共同挑戰等。

此外,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專委會委員曾毅在《環球時報》撰文說,目前,還沒有正有效框架可支援AI治理全球協作,當前非常有必要在更大範圍的政府間組織包括G20、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建立全球AI治理的網路框架。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