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新象藝術文化推展中心 創辦人許博允辭世

亞太新聞網/ 2023.09.04 22:49
▲許博允先生-2023。(圖/國際新象文教基金會提供)


記者鍾尚軒/高雄報導

新象基金會創辦人許博允於今(4日)上午辭世,享年80歲。

許博允,是台灣文化藝術文化發展最知名的重要推手,當年台灣還是一片文化沙漠時,他具有前瞻性先引進各種文化表演藝術,也全力推動並完成各項文化政策的立法及施行。他的一生除了作曲和民族音樂采風,從事文化推展長達 60 餘年,自 46 年前創立「新象藝術文化推展中心」及「國際新象文教基金會」,至今舉辦了逾萬場次藝文活動,與世界 100 餘國家文化交流,為文化藝術的耕耘付出一己之力,以輝煌的一生確立了時代意義。

許博允三年前開始和病魔抗爭,經歷各種治療,病榻中仍憂國憂民,振筆投書疾呼政府的各種現象與文化政策,對於未來的藝術發展、政策、建設等,仍有許多念茲在茲的未竟之志。對於一手共同創辦的新象,藝術總監樊曼儂仍秉持當年與之創建的初心,帶領新象團隊繼續努力前行。

★《許博允年表》
1944​★出生於東京,祖居臺北淡水。
1945       ★移居回台,入住台北市寧夏街許家樓宅
1960       ★十六歲開始隨許常惠先生學習小提琴及理論作曲。
1962       ★在許常惠推動下,許博允與丘延亮、陳振煌、陳茂萱、梁銘越、李如璋、張
 邦彥等人組成「江浪樂集」,團體名稱為知名藝術評論家顧獻樑教授所取,意涵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期許與鼓勵。
​★創作《怨歌行》及《夜坐吟》,於臺北國際學舍、臺視「電視樂府」節目及中廣演奏廳先後三次演出。
1968​★創作室內樂《孕》。
1969​★許博允與作曲家李泰祥、旅美舞蹈家陳學同於臺北實踐堂舉辦音樂與舞蹈聯合作品發表會。陳學同以《孕》編舞,與舞蹈家黃麗薰及舞者群共同首演。
          ★與樊曼儂結婚。
1970~1978​★創作《木管五重奏》、《五人五笛》、《四象》、《一九七五.春》。
1971 ​★邀集詩人、視覺藝術家等共同發起台灣首次「混合媒體藝術展」結合音樂、詩、畫及舞蹈。作品《放》為台灣第一首混和媒體藝術創作曲,由許博允與李泰祥作曲、陳學同編舞、葉維廉作詩、顧重光的畫與凌明聲視覺設計;台北中山堂首演,許博允、李泰祥與詩人羅硯、楚戈、辛鬱、管管的人聲朗誦吟唱,加上李鎮東的胡琴共同演出,引發藝壇及媒體討論,更獲美國洛克斐勒基金會垂青。

★許常惠先生邀集許博允、鍋島吉朗(日本)、林聲翕(香港)、羅運榮(韓國)等人,共同發起「亞洲作曲家聯盟」(Asian Composers League),迄今五十餘載仍是亞洲最重要的音樂組織之一;許博允曾擔任總會總秘書長、台灣首席代表。此外,許博允亦曾擔任「中華民國作曲家協會」理事長及「亞洲作曲家聯盟台灣總會」第十一屆理事長。
1972~1973​★創作《中國戲曲冥想》,1973年臺北首演,並先後應亞洲作曲家聯盟邀請至日本京都演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邀請至大會播放此曲,爾後亦曾至巴黎演出。1973年「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以此曲編舞《烏龍院》。
1973~1974​★創作《寒食》,詩人羅硯(商禽)寫詞。於臺北延平南路實踐堂首演,由張清郎吟唱,王瑞玲鋼琴演奏。1975年改寫器樂版,人聲及鋼琴之外加入古代打擊樂器及西洋管樂器。器樂版樂曲最後一段結尾由樊曼儂完成編寫。
1974 ​★創作《生.死》,因閱讀奚淞小說《哪吒》而啟發演化此曲,後林懷民以此曲編創《哪吒》舞作,於台北中山堂首演。本曲完成後由許博允及美籍音樂家蘭德(Michael Ranta)師生(朱宗慶、連雅文、陳揚)4人進行錄音,樂曲中並合成許博允及蘭德人聲,製作出合唱團效果,完成錄音。此為台灣首次複合式電子音樂與具象音樂。
1975 ​★創作《琵琶隨筆》,由琵琶演奏家王正平首演,2005至2009年間王正平亦分別於香港、上海、臺北演出。此曲迄今被演奏次數達數百次,演出地點包括巴西、英國(愛丁堡)、法國、奧地利、日本(東京、京都、大阪、橫濱)、韓國(漢城,即今日首爾)、菲律賓及美國(紐約、波士頓)等50多個城市。兩岸琵琶名家也相繼演奏和錄製此曲,包括美國的閔小芬、吳蠻,旅日琵琶家邵蓉,以及臺灣多位琵琶演奏家。

​★《琵琶隨筆》並多次被國際各領域藝術家選用進行創作,包括「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編舞《夸父追日》、「菲律賓國家舞蹈團」藝術總監蕊蕬(Alice Reyes)、美國舞蹈家莫里.路易斯(Murray Louis)、日本默劇家箱島安(Yass Hakoshima)及旅美電動雕塑家蔡文穎等,皆相繼使用《琵琶隨筆》為其作品配樂。新加坡舞蹈家王麗惠以此曲編舞,獲新加坡首屆藝術節最佳創作獎,並由新加坡前總統王鼎昌頒獎。
​★與夫人樊曼儂女士共創「環境音樂製作所」,製作電視、電影、廣告配樂與舞臺音樂。作品包括1980年樊曼儂為金馬獎創作主題曲《金馬奔騰》,於第17屆金馬獎首度發表,並沿用至今。
1976​★創立「亞洲音樂新環境」系列,與日本「亞洲音樂新媒體」及菲律賓「亞洲新音樂藝術節」,邀請當代亞洲傑出作曲家發表,策略聯盟推動二十世紀「當代新音樂」。
1977 ​★創作《境》,由日本作曲家三枝成彰(Shigeaki Saegusa)及其發起之「亞洲音樂新媒體」委託創作,由亞洲最頂尖的日本岡田知之打擊樂團(TomoyukiOkada Percussion Ensemble)及NHK合唱團於日本東京首演。1979年岡田知之打擊樂團於臺北國父紀念館再次演奏此曲。2005、2022年朱宗慶打擊樂團於臺北國家音樂廳演出。
​★11月,策畫「亞洲音樂新環境」,邀請來自中、日、韓、菲七位作曲家發表作品。
1978       ★與夫人樊曼儂共同創立「新象活動推展中心」
1979​★與菲律賓文化中心主席卡西拉葛博士共同發起創辦「亞洲文化推展聯盟(Federation for Asian Cultural Promotion, FACP」。
★推薦菲律賓文化中心邀請雲門舞集演出

★創作《勻》,首演由陳揚獨奏,演奏40種樂器。

1980​★2月策畫朱銘於香港藝術中心個展
★3月,策畫第五屆「亞洲音樂新環境」,演出包括錢南章、盧炎、溫隆信、陳揚、日本作曲家池邊晉一郎、韓國作曲家吳淑子、菲律賓作曲家山度士(Ramón Santos)等人作品。

★第一屆「新象國際藝術節」。

★創辦《新象藝訊》-臺灣最早的表演藝術週刊。
1981​★03.02 將楊麗花歌仔戲搬上國父紀念館大型舞台。這是歌仔戲有史以來首次野台重登上精緻藝術殿堂
​​★08.15-09.12印象派大師雷諾瓦油畫展」於歷史博物館展開,為台灣首次引進西洋大師原作來台,吸引三十萬人觀賞。
★12月,策畫邀請旅美作曲家周文中首度訪臺舉行音樂講座。
1982​★03.07-17 舉辦亞洲戲劇節及會議,蘭陵劇坊演出三場、香港進念二十四面體劇場首度訪台
★5月首度邀請鋼琴大師傅聰來台演出五場
★為新象製作的白先勇原著改編舞臺劇《遊園驚夢》擔任作曲及音樂設計。本劇1982年臺北國父紀念館首演,2011年重製再度演出。
1983​★應邀為吳靜吉、金士傑、卓明的「蘭陵劇坊」舞臺劇《代面》作曲。

★4月邀請羅斯托波維奇指揮美國國家交響樂團首次來台演出,為台灣首個跨國衛星詞況轉播之音樂會,於全美播放
★於臺北仁愛路圓環旁創設臺灣首座大型藝文創作、發表及休閒多元功能場域「新象藝術中心」
1984 ​★任「亞洲作曲家聯盟台灣總會」第十一屆理事長。
1985​★3月表演工作坊「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巡迴全台七市共14場次,場場爆滿。
★林懷民為雲門舞集創作100分鐘的舞劇《夢土》,其中選用多首許博允音樂作
 品。夢土於全球公演46場。
1987​★引進「塞內加爾國際舞團」臺灣首次上空秀,藝術展演一大突破。

★製作臺灣首齣音樂劇「棋王」改編自張系國小說,李泰祥作曲,與三毛共同作詞;張艾嘉、齊秦、曾道雄主演。
1988​★8月,與周文中(美國紐約)、吳祖強(中國大陸)合作,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舉辦「海峽兩岸20大作曲家面對面」論壇。海峽兩岸各十位音樂家參與盛會,開啟兩岸四十年來首次音樂交流與互通。
​★創作《天元》交響曲。本曲由國際現代音樂協會(ISCM)及亞洲作曲家聯盟委託創作,以「突破非典型西洋管絃樂器團」編制的創新交響曲為命題,做為雙方聯合舉辦的「世界作曲家大會與音樂節」及年會之主題交響曲。作品於11月大會中世界首演。1989年由關迺中指揮香港中樂團於香港文化中心演出3場,爾後現場實況錄音陸續於歐、美、日等五十多國廣播電臺播放。2005年陳秋盛指揮臺北市立國樂團於臺北演出。
​★成立「香港國際新象公司」,委派蔡惠媛擔任總經理。曾策畫主辦《琵琶王見王》音樂會,由琵琶大師劉德海(中國大陸)與王正平(臺灣)演出。
1989​★9月李堅成為第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籍來台演出的鋼琴家,繁複政令讓新象創下買節目單送票的銷售方式
★策畫首次「今日中國人的聲響」主題樂展,新象主辦,之後續辦兩屆,推動全球華人新音樂。1990年代,戮力推動海峽兩岸文化交流;三度於上海舉行「臺北.上海音樂薈萃」,展演兩岸現代音樂創作。 
★12月捷克發生天鵝絨革命期間,布拉格交響樂團來台演出,為第一個來台的共產國家藝術團體。
1990​    ★《臺北上海音樂匯萃》新象率領張昊、許常惠、馬水龍、許博允、潘皇龍、沈錦堂、李泰祥等15位作曲家至上海舉行四場音樂會,演出當代兩岸作曲家作品。由上海交響樂團、上海音樂學院及新象共同舉辦。
​★創作《琵琶協奏曲》,獻給菲律賓國寶藝術家卡西拉葛博士 (Dr. Lucrecia R.Kasilag),並由菲律賓文化中心交響樂團演出。
1991 ​★3月舉辦台灣史上第一屆也是最後一屆蘇聯藝術節
​★舉辦第十屆國際藝術節
1992​★接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北美表演藝術經營者與經紀人協會(NAPAMA)及國際表演藝術協會(ISPA)邀請至於紐約聯合國總部大廳,主講《21世紀表演藝術何去何從》會議專題〈東西方文化交流與趨勢〉,成為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第一位應邀於聯合國大廳發表演說之臺灣人。後續,ISPA主席並立即邀請許博允至紐約總會演講。

★9月首度引進音樂歌舞劇《真善美》於國父紀念館演出
★劃時代兩岸文化交流-邀請北京中央芭蕾舞蹈團,於臺北國父紀念館演出。
★10月上海崑劇院首度訪台演出《長生殿》,為第一個訪台的大陸傳統藝術表演團體
★第一屆爵士音樂節
1993​★3月莫斯科大馬戲團首次來台,是台灣首次引進大型馬戲團
★創作《三重奏》,於第三屆「臺北上海音樂薈萃」由葉綠娜、黃維明、陳建安於上海首演。
​★為當代傳奇劇場《樓蘭女》作曲。本劇由吳興國及魏海敏擔綱演出,林秀偉編舞,1996、2008、2021三度重製演出。
1993-1994​★創作《會》,以觀念音樂行為藝術概念創作的作品,人的心思行為聚合為《會》。                     
1995 ​★創作弦樂四重奏《潛》
1997       ★任「亞洲作曲家聯盟」(Asian Composers League)秘書長。
★「跨世紀之音」三大男高音之多明哥、卡列拉斯與美國歌后黛安娜.蘿絲,於中正紀念堂廣場許辦音樂盛會,參與人數逾七萬人,空前絕後。
1998​​★9月默劇大師馬歇馬叟生前最後訪台演出
2000       ★任國策顧問。
★7月首次邀請愛爾蘭踢踏舞劇《舞動世紀》掀起台灣踢踏舞風潮
★11月鋼琴女王阿格麗希音樂節
2001​​★2月舞蹈巨星巴瑞辛尼可,率領白橡樹舞壇演出三場
2002​★《臺北上海音樂薈萃》由新象主辦,於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廳演出許常惠、
 馬水龍、許博允、賴德和、李泰祥、潘皇龍等作曲家作品。
★11月多明哥舉行新世紀之音演唱會
2005​★心臟開刀後,創作《心.小提琴與鋼琴二重奏》

★3-4月引進法國音樂劇《鐘樓怪人》

★12月於臺北國家音樂廳舉行的個人作品發表會「許博允之樂」中由小提琴家宗緒嫻及鋼琴家葉綠娜首演。
2006 ​★10月《許博允之樂》音樂會上海巡演。
2008​★6月首度承辦阿伊達歌后遊輪號藝術之旅,由祖賓梅塔指揮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於旅程中同遊演出
★11月《許博允之樂》音樂會香港巡演。
2009​★5月於台北小巨蛋舉行莫利柯奈大師電影音樂會,由莫利柯奈親自指揮演出
★7-8月呂嘉指揮海峽和平交響樂團巡迴兩岸五大城市演出
★11月,香港臺灣藝術月,演出《許博允之樂》、《樓蘭女》。
2010​★第三屆「上海當代音樂週」,許博允受邀創作三重奏《東方意念》於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廳發表。福州首屆「閩臺音樂週」,許博允三重奏《東方意念》於福建大劇院音樂廳演出。
2011​★2月妮娜.安娜妮雅舒薇莉率領喬治亞國家芭蕾舞團巡迴演出
2015​★1月新象首次春季拍賣會
★創作《瘋狂》,王藝作詞。由來自內蒙的蒙古音樂團體「安達組合」 (Anda Union)於北京首都體育館(五棵松體育館)首演,樂曲包含西洋女高音、蒙古長調、呼麥、馬頭琴等人聲及器樂。
2017​★完成《點.線.面.體》創作,於2017朱宗慶打擊樂團《島.樂》音樂會中首演。本場音樂會演奏多位臺灣作曲界前輩作品,除許博允外還包括馬水龍、李泰祥、溫龍信、賴德和、潘皇龍、錢南章。
2022​★3-4月,《許博允創作生涯六十週年》音樂會,於臺北國家音樂廳、高雄衛武營國家音樂廳、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巡演。
2023​​★9月4日,病逝於臺北。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