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王惠珀感懷隨筆》文化的逆襲-從刀郎的歌談起

優傳媒/ 2023.08.25 06:48

別小看巴蜀文化。諸葛亮北伐曹魏,在五丈原折翼前,設局以琴藝詐退司馬懿,讓蜀軍溜回成都,這空城計堪稱一絕。

 

作者/王惠珀

 

《逆襲》

四川人刀郎的作品被「中國好聲音」貶為低俗音樂後,沉隱十年,結合古典詩詞、邊疆音樂及民俗傳說,以一曲《羅剎海市》掀起驚濤駭浪,算是二十一世紀流行音樂界的傳奇。

 

刀郎對現代主流社會的逆襲,讓我想起二百五十年前的西方神聖羅馬帝國有個莫札特,八十年前的新疆有個邊吃牢飯邊寫民歌的王駱賓。還有,想像著躺在成都的諸葛亮正在撫琴唱和刀郎,給後生小子按讚,這意境太有趣了。  

 

莫扎特不入流?》

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六歲就在宮廷演奏,被譽為神童。當時的菁英們以義大利歌劇做為晉身權貴之階,長大後的莫扎特卻特立獨行,顛覆主流,因而遭忌受排擠,潦倒以終(1756—1791年)。

 

1985年好萊塢有部電影《Amadeus》,以維也納上流社會為背景,由音樂泰斗(宮廷作曲家)Sarierri旁白,述說莫札特的另類故事,獲得八項奧斯卡金像獎。這片子想交代的是主流不永續,非主流永續,後人只知道有個莫扎特,誰記得當時的主流菁英姓啥名誰?歷史是公平的。

 

維也納往東一萬六千里的新疆,也有個刀郎顛覆了世界,他的傳奇像不像Amadeus 2.0?

 

電影《Amadeus》海報。(圖/取自Pinterest.com)

 

《邊疆歌曲不入流?》

我有幾次機會與西北結緣,在高原上迂迴時,體會到邊疆樂曲創作的背後,有著漢人的心被高原文化融化了的浪漫故事。

 

王洛賓是正宗北京人,三零年代被國民政府關了十年,發配到蘭州及新疆。他在牢裡寫出《在那遙遠的地方》、《掀起你的蓋頭來》、《青春舞曲》、《達坂城的姑娘》等民謠。他一輩子待在新疆,寫出700首高原民歌,被譽為西部歌王及民族音樂家。

 

筆者2013年攝於青海省西寧市王駱賓紀念館。

 

~~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喲~~,《康定情歌》在台灣陪伴著我們成長。康定是個歷史名城,二千年前諸葛亮造箭的地方,如今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這首歌其實是福建人吳文季跑去從軍抗日,寫出來的高原情歌。

 

筆者來到迷人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體驗貓熊故里的多元文化。

 

《誰說巴蜀文化低俗?》

刀郎漂泊多年後,跟著妻子回到烏魯木齊,在那裏混跡少數民族,創作民謠,以《2002年的第一場雪》風靡於樂壇,卻在京城被大咖詆毀為低俗音樂。對有二千年文化底蘊的四川人來說,很難吞得下這口氣。即使刀郎願意吞下屈辱,諸葛亮也吞不下這口氣,因為除了雄才大略,諸葛亮還有琴藝流傳後世。

 

四川是天府之國。劉備聽諸葛亮之諫入川,譜出三國傳奇。唐朝安史之亂,河洛人南遷(渡海到台灣),更多人,包括詩聖杜甫(712—770年)及詩仙李白(701—762年),則入川避難。而宋朝才子蘇東坡(1037-1101年),本籍就在四川。

 

杜甫出身京兆(長安)望族,七歲就以詩文揚名京畿。他根正苗红,卻到處遊歷,不求功名。直到唐玄宗搞達人秀「野無遺賢」,海選天下名士(像當下的「中國好聲音」),才進京應考,卻屢試不第很不得志。到安史之亂起,流亡成都,客居杜甫草堂(759年)。

 

這個時期是杜甫創作的高峰期,流傳下來的詩作就有240餘首。杜甫草堂比鄰「武侯祠」,詩聖也寫下《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紀念諸葛亮,流傳千古。

 

杜甫草堂故居(重建於明、清朝)。 (圖/取自危機共享資源,作者Gisling )

 

李白祖籍甘肅天水,後遷居青蓮鄉(成都近郊),留有長詩《蜀道行》描述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句句是膾炙人口的說書段子。美國學者賈和普Hope Justman因一幅「明皇幸蜀圖」而愛上中華文化,15年率西方團蜀道健行,出書《蜀道使者》推介巴蜀風情。  

 

巴蜀在現代文學的研究中有一定的地位,2023年八月世大運在成都舉辦,吸引了多位總統親來體驗,中國欲彰顯西域文化之用意深遠。

 

成都是巴蜀古文明的代表,史記、歷朝演義、西遊記、三國…有著說不完的故事,「說書」自然成為其文化標誌。我曾在旅途中坐在公園聽說書,甚是享受。要說在這裡打滾長大的刀郎的作品低俗,成都人肯定不答應。在邊疆浸淫三十年,刀郎融合少數民族文化的創作音樂,又豈是內地人能及?

 

成都公園裡的龍門陣。

 

《文化是資產》

現代社會有著太多的心智汙染源,誘人崇洋,拋棄資產。人們忘了自己是誰,也就越活越回去了。我們大方地棄文化如敝屣,要拿甚麼陪著自己老去,又能拿甚麼陪著子孫成長?美國英雄本位的戰爭戲,哈日、哈韓的濫情戲,還是台式大港開唱?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其在《優傳媒》所撰專欄,榮獲第20屆卓越《新聞評論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