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大奉打更人 鄭恩地

俠客會客室》貼心醫師來探班!

優傳媒/ 2023.08.25 08:23

人的一生,生老病死,醫師是我們生命的旅途中重要的探班者。四位喜歡探班的名醫:陳耀昌(如圖/取自網路)、沈炳宏、陳保羅和劉人鳳是卓越的典範。

 

作者/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探班是人生中很幸福的事,被探的人驚喜,來探的人歡喜。人的一生,生老病死,醫師是我們生命的旅途中重要的探班者。他們的一言一行能够輕易左右我們的喜怒哀樂。

 

播種、熱情、貼心、關愛

全台最多頭銜的醫師,台大醫學院榮譽教授陳耀昌應是第一人。他是成功的醫學播種者:台灣第一位骨髓移植醫師、骨髓捐贈發起人、幹細胞發明人;熱情的前瞻開創者――――台大法醫所創所所長、台灣細胞醫療促進協會理事長;誤入歧途的政治低手――――曾任國大代表、紅黨主席;他也是關愛台灣的文創高手――――小說《福爾摩沙三族記》入圍台灣文學獎,以1867年的「羅妹號事件」為背景所寫的作品《傀儡花》,被改編成為電視劇《斯卡羅》。

 

「人老了,就非凋亡不可,這是大自然鐵律。」陳耀昌醫師說:「現代醫學經常過分沉迷於生命延長的追求;然而,生生死死卻是人類和大自然永續的基因和循環的動力。」最令人感到如沐春風的是,他善用淵博的知識、國際的見聞和熱情的語言,重視個人、家人和員工的身心健康,也鼓勵大家放棄過往的偏見,增進族群的交流、共存和共融。

 

「人群社會中,人和人的對立、不和諧的關係帶來不安與惶恐,更進而引發族群的誤解與衝突。」陳耀昌醫師說:「高水準的醫療設備和高品質的醫事服務固然是現代醫院的要件,和諧的就醫氛圍和貼心的探問更是醫師被患者高度期待的最佳照護。其中,講求同理心、同情心的醫病關係,以及公平、尊重、信任的醫療倫理更是完善醫療品質的要點。」

 

住院、焦慮、惶恐、不安 

「生老病死是人生最重大的生命轉折,而醫病關係則是醫師和病人在交關時刻所建立的一種互動、互信的關係。」光田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沈炳宏說:「隨著基因檢測、胚胎複製、精準醫療等等新科技、新技術的發展,現代醫療所構築的專業、知識和資訊的藩籬愈來愈高。這種不對等的關係加深了醫病的鴻溝,需要醫師用更多的同理心、同情心去彌平。」

沈炳宏。(圖/取自網路)

 

似是而非是醫病關係面臨的新挑戰,因為網路科技的發達、醫療資訊的可近性提高,病人可獲得到各種面向的醫療資訊增多,加上心情的焦慮、脆弱和消費者意識的抬頭,他們多半會主動搜蒐相關的醫療、藥學、護理資訊。而網路上存在不少錯誤的醫藥資訊,如果醫師的醫療行為太過於商業化,醫病的良性互動就容易淪為買賣的庸俗化。沈炳宏指出,醫病關係的價值在於相互尊重的人性化,這層基本的倫理不能被喪失,否則醫療文化只是浮沙建塔。

 

治療是充滿關愛的人類互動。而病人期待的醫療對待是人性的就醫環境、醫師親切的態度、醫事人員貼心的服務,以及清晰的醫療資訊。而當醫院中的每一份子,從醫師、藥師、護理、檢驗到醫工等等人員都能提供同理心、同情心的服務,久而久之,它就能內聚形成醫院機構良善的醫療文化。

 

沈炳宏醫師解釋醫療文化的價值在於,醫師和病人都能在共同的行事風格和倫理認知體系下,享受到最佳的醫病關係,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共同面對問題,拿出可接受的解方。探班也就因此變成雙方幸福的期待。

 

同理、同情、信任、尊重

劉人鳳。(圖/取自網路)

 

「同理心是醫學的核心價值之一,也是良好醫病關係的要素。」醫者診所院長劉人鳳醫師指出,同理心的重點在於醫師對病患尊嚴和人格的尊重,而具體的行動是關心、了解、體會和回應病患的焦慮、惶恐和期待。

 

基因定序是透過基因排列,精準找出病兆,尤其對於過敏或免疫系統等遺傳性疾病,透過基因定序,可以立即發現哪個基因出現問題,知道那一個體容易過敏、免疫力是否出現問題,從而藉由健康食品的輔助,幫助調整體內的免疫系統。劉人鳳說:「DNA的排序不同、會造成健康狀態的不同,需要專業的解釋和耐心的溝通。整合基因生物醫學、電腦分析科技和影音圖文傳播是必要的功夫。」

 

萬芳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保羅行醫30餘年,始終以「醫者仁心」對待病患,從大學時代就廣泛涉獵最新的國際醫療資訊,學習新的治療方式。他說:「醫師的盡心、盡力、負責是醫療文化的核心,而給病人好的診療、好的藥方則是維繫醫病關係可靠的基石。」

 

國際醫學倫理強調醫師對病患提供可得的醫療資源。陳耀昌、陳保羅、沈炳宏和劉人鳳常有病患不遠千里來就醫,這些都源於彼此長久的信任。他們清楚告知病人相關資訊,時時勤於探班,讓病人在無常的恐慌中感受時常的溫暖。

 

陳保羅。(圖/取自網路)

 

陳保羅醫師說:「知情同意的必要條件是醫師和病人先有良好的溝通。而病患自決的真義是,醫師有先充分告知病患選擇的相關後果,提供他們做決定時所需要的完整資訊。特別是,協助病患明瞭治療的目的、過程、方法和可能的結果。」 

 

醫學系在台灣仍是升學的第一志願,固然和收入較高和穩定有關,救人生命、紓解苦難的意象連結更是主因。四位喜歡探班的名醫:陳耀昌、沈炳宏、陳保羅和劉人鳳是卓越的典範。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