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秋天咽喉乾痛又疲勞,養生防秋燥、秋乏!吳明珠中醫教去濕潤肺養生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3.08.26 10:00

立秋過後,即將迎來白露(9月8日),也是夏秋交替的時候,天氣會逐漸的變涼,但是白天仍然有可能呈現「秋老虎」比較熱的狀况,一般來說,早晚都比較涼爽。在早晚溫差大的時節,秋天養生應該注意什麼?吳明珠中醫師表示,秋天氣候乾燥,「秋燥」易傷肺,也會有疲勞「秋乏」問題,注意秋天養生宜潤肺去濕。

秋天咽喉乾痛又疲勞,養生防秋燥、秋乏!吳明珠中醫教去濕潤肺養生

秋天易秋燥、秋乏,養生注意什麼?

吳明珠中醫師指出,初秋天氣仍熱,且雨水多,這段時間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濕,濕熱交蒸,合而為濕熱邪氣。《黃帝內經》言“濕氣通於脾”。因脾喜燥惡濕,濕邪留滯,最易困脾。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致脾陽不振,運化無權,水濕停聚,發為水腫或腹瀉,加主人們喜食生冷瓜果、冷飲,更助濕邪,損傷脾陽。

由於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水濕停聚而生痰,所以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說。早秋脾傷於濕,且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復發埋下病根。

另外,初秋天氣漸涼,氣候乾燥,人體容易出現一些「秋燥」症狀,如受風涼,易引起頭痛、咽乾、鼻塞、咳嗽、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症狀,甚至使舊病復發或誘發新病。

燥氣傷肺,首重腸胃健康

中醫學認為,秋季為陰氣漸盛之季,燥氣當令,而燥氣「最易傷肺」。燥傷肺,就會使肺部功能受到影響,從而出現乾咳少痰、咽喉乾痛及鼻腔乾燥、皮膚粗糙、身體發癢、大便秘結等症狀,這屬於“肺燥”的範圍,尤其是老年人感覺更甚。

除此之外,過去的盛夏中,人的皮膚濕度和體溫升高,大量出汗使水鹽代謝失調,胃腸功能減弱,心血管系統的負擔增加,人體過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補償。

過去的盛夏中,人的皮膚濕度和體溫升高,大量出汗使水鹽代謝失調,胃腸功能減弱,心血管系統的負擔增加,人體過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補償。

過去的盛夏中,人的皮膚濕度和體溫升高,大量出汗使水鹽代謝失調,胃腸功能減弱,心血管系統的負擔增加,人體過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補償。

秋季氣候涼爽宜人,人體出汗減少,體熱的產生和散發以及水鹽代謝也逐漸恢復到原有的平衡狀態,人體因此感到舒適,並處於鬆弛的狀態。隨之而來,機體有一種莫名的疲憊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秋乏」。

防秋燥、秋乏,應以淡補為主

吳明珠中醫師提醒,秋燥、秋乏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吃些奇異果、蘿蔔、蓮藕、荸薺、梨、蜂蜜、粥、豆漿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奇異果、水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乾喉痛、大便乾結的人食用。

特別是奇異果、水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乾喉痛、大便乾結的人食用。

特別是奇異果、水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乾喉痛、大便乾結的人食用。

所以入秋之後不宜立即進食如羊肉大熱食物,應以淡補為主。所謂淡補,是指補而不膩,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濕的食物或藥食同源的食材,例如水梨、奇異果、柑橘、茄子、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潤燥化濕、滋陰養肺、清心安神的效果,來增強身體抵抗力。

【穴位按摩 健脾胃】:按摩豐隆、足三里等養生穴位,可讓脾胃變得強壯起來。其中,豐隆穴是化濕要穴;足三里能補中益氣、通經活絡。

【藥膳茶飲 防秋燥】

清燥潤肺茶

材料:麥門冬3錢、沙參3錢杏仁2錢桑葉1.5錢百合5錢雪梨1個、蜂蜜適量。

功效:養陰清燥、潤肺止咳。

適用:乾咳、口乾、咽燥、尿黃、便乾等情況。

做法:用5碗熱開水加入中藥材丶雪梨片中煮15分。服用時間:每日1劑。

健脾溫肺汁

材料:茯苓8錢、桂枝2錢、生姜3錢丶甘草1.5錢丶紅棗5枚。

做法:5碗熬成2碗濾渣取汁加上2至4個奇異果打成果汁飲用,可健脾利水溫肺養肝。

【延伸閱讀】

排尿灼熱痛如刀割,尿道炎找上門!張瑜芹醫師:5要訣防尿道炎發生

帶狀疱疹神經痛如火燒、電擊!黃信彰醫師:4大高風險族群,需增強免疫力

心臟也有癌症!肺動脈高壓揪5大症狀!黃偉春醫師:3大高風險族群防中鏢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22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