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雯玲/高雄報導】靜脈營養治療是指病人無法經由腸胃道攝取或飲食不足以維持身體所需時,將濃縮營養素經由靜脈途徑注入人體內,供給病人身體需要之營養,維持生命並提升營養狀態。居家靜脈營養治療即當病人不需要住院時,透過病人家屬等照顧者學習靜脈營養治療,在家繼續接受治療。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推展居家靜脈營養照護有多年經驗協助病人在家接受靜脈營養輸液且能更換點滴管路及營養輸液以補充日常所需的營養,成效相當顯著,曾榮獲2013及2017年的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為國內首家獲得國家品質標章認證之醫院。今(25)日更率先驅,攜手百特醫療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成立全台首家亞太區居家靜脈營養治療培訓中心,雙方將協力推動交流合作,結合培訓亞太地區其他國家的經驗,開拓國際醫療經驗並提升醫療人員在該領域訓練的系統化,為台灣的居家靜脈營養照護往前推進,為治療中因營養不良所苦的病人,提供高品質、高安全移轉的在宅醫療方案。
▲高醫攜手百特醫療簽署合作備忘錄(記者王雯玲翻攝)高雄醫學大學董事會陳建志董事長、中央健康保險署高屏業務組蔡逸虹副組長、百特醫療產品亞洲區Melinda Taylor資深策略行銷經理等貴賓也都蒞臨參與培訓中心啟動儀式。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王照元院長表示,在宅醫療在歐美已推行多年,再加上Covid-19大流行,驅使全球醫療的變革,在台灣也不例外,在宅醫療趨勢已銳不可擋。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營養醫療小組推展居家靜脈營養照護,成果相當顯著,來自香港及國內醫療院所都曾派員前來接受訓練,透過「亞太區居家靜脈營養治療培訓中心」的啟動,相信能為國內的營養醫療跨團隊成員提供最完整的訓練規劃,協助病患熟悉居家靜脈營養照護,提高在宅醫療的人數及穩定居家治療的品質。
百特醫療產品台灣香港區林紀伶總經理表示,百特一直協助醫療團隊治療患者的各種營養需要,根據不同營養需求的患者,發展出不同配方、組合及成分的靜脈營養產品,形成靜脈營養組合的大家庭。為了讓醫護人員及患者易於使用,不斷研發創新,專門設計照顧患者各個方面的護理。此次攜手高醫啟動『亞太區居家靜脈營養治療培訓中心』,藉由高醫在地25年經驗,為台灣靜脈營養在宅醫療建立「居家營養照護-高品質新生活」的目標。
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外科部蔡祥麟副部長表示,居家靜脈營養治療適用腸阻塞或麻痺、大量小腸切除、腸道皮膚瘻管,或腸道營養吸收不良有死亡風險的病人,可解決病患因吸收不良導致電解質不平衡及營養不良等問題,通常在住院病患病情穩定,經營養醫療小組評估後,介入教導患者或患者家屬,順利轉為患者自行回到家中進行照護。亞太區培訓中心成員包括大腸直腸外科、胃腸內科、小兒外科與小兒科等醫師,以及護理部督導、專責護理師、藥師與營養師等,由跨領域團隊協助病患熟悉居家靜脈營養照護,提高在宅醫療的人數及穩定居家治療的品質。
▲2歲8個月的K,因為先天短腸症,經高醫團隊提供專業指導,成功脫離治療,得以回復正常生活(記者王雯玲翻攝)2歲8個月的K,因為先天短腸症,面臨營養攝取不足的危機,在進行小腸延長手術後,接受高醫營養醫療小組的評估,安排媽媽學習居家靜脈營療,在家進行近兩年的居家照護。體重從3.3公斤增加到13.5公斤,在高醫及家人的守護下讓生命得以成長茁壯。如今已成功脫離居家靜脈營養,進入幼兒園快樂上學了。
高醫居家靜脈營養照護團隊不僅提供專業指導如何施打靜脈營養點滴、如何照護人工血管傷口等相關知識,也不定時提供居家照護資訊,讓完全沒有醫療背景的K媽咪也能快速照護裝有人工血管的新生兒。在高醫醫護團隊及母親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已恢復健康,現在能直接攝取食物吸收營養!K媽咪也分享「每個病友恢復狀況差異大,也有病友使用居家靜脈營養照護長達10多年。自己很幸運,孩子能在2歲8個月就脫離治療,恢復正常生活」,居家靜脈營養照護治療方式不只完善的提供孩子營養吸收,也提升整個家庭的生活品質。
正常人的小腸長度只要小於100公分內,即需接受手術治療,術後還需要使用全靜脈營養來提供患者足夠營養,才能存活。短腸症候群的營養治療分為三個階段:急性期、調適期、維持期,術後24~48小時後開始靜脈營養治療,透過靜脈注射讓殘留小腸的營養吸收能力逐漸變強。每一個短腸症患者所需的治療期都不同,過往若無法完全脫離靜脈營養注射治療,患者需要長期住院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在已有居家靜脈營養治療的選擇,所謂的居家靜脈營養是在家中利用中心靜脈導管,自理操作以提供足夠的營養所需,目的是為了提供病患能及早恢復社會化的生活型態,不必因靜脈營養治療而長期住院,而脫離正常的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