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舜元
2022年2月24日發爆俄烏戰爭,俄軍以導彈攻擊基輔及周遭民間設施,造成平民傷亡,滿目瘡痍,映入電視畫面都是殘破不堪的悲慘景象,媒體提出「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警語;前總統馬英九同年九合一選舉前高喊「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之口號,部分政治人物呼應,論述研判認為蔡政府拒絕接受「九二共識」、過於親美、強化國防、調整兵役、製造對立、刺激中共、導致兩岸緊張,讓習近平不高興,引來戰爭為理由。
然而,兩者口號有其政治意涵:其一、「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主要目的製造『疑美論』,指烏國在美國指導下企圖申請加入北約,普丁為防北約東擴出兵攻打烏國,台灣應以此為鑑不能太相信美國否則其會將我方推向戰爭。但自中華民國退守台灣,美方撐起我安全傘,運用此機製造『疑美論』企圖分化台美關係不可取;其二、「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恐嚇人民,戰爭很可怕,反對兵役由4個月調整為1年為最,目的自廢武功瓦解我軍民士氣,讓戰技無法支持戰術、戰略,達成防衛作戰之任務。如此等同前陸軍總司令陳延寵所說:「國軍戰力是零」,這樣有權力又有軍事專業者放出信息,可能讓中共軍委主席習近平誤判情勢,如普丁誤判烏國軍民抗敵意志,冒然對台動武引來戰爭。據此兩者口號意圖令人無法苟同。
政治指導軍事、軍事支持政治。毛澤東說「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政治只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毛更指出當政治依靠政治、外交手段,不能夠解決政治問題的時候,那麼為了清除政治發展的障礙就要訴諸暴力,依靠軍事,從而為政治的發展掃清障礙、鋪平道路,這就是軍事對政治的一種反作用。中共在其思想指導下,對台政策從毛時期的「武裝解放台灣」到今仍堅持不放棄對台使用武力達其統一。
近三年來,共軍不斷藉由圍台軍演、軍機、軍艦擾台,以『戰爭邊緣策略』企圖逼我接受其政治意圖。所幸,國軍24小時嚴密監控動態並適時驅離,範防戰爭,確保國家運作、人民正常生活與。賴副總統針對「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之問題提出回應「我不會讓戰爭發生」,惟欲維護國家主權、民主、自由與選舉及不會讓戰爭發生等政治戰略目標,除提升經濟和科技能力並爭取國際友人共同關注與維護台海安全外,須有軍事實力做後盾來支持方能實現。因此,加強國防戰力,建立嚇阻戰力,讓共軍不敢輕啟戰端,青年就不用上戰場了;反觀若没有軍事實力做後盾,即使談判也不會長久和平的,中共隨時可以毁約發動戰爭,青年更會上戰場。
俄烏戰爭改變軍事思想(對戰爭的認識與用兵和建軍思想),他山之石,國軍應以新思維在戰略規劃與建軍備戰及落實義務兵員1年的戰技訓練,發揮國防預算最大效益;同時蔡總統自就任以來提高國防預算、推動軍工產業、或防自主、調高軍人待遇、改善生活設施等目的激勵官兵士氣與留住人才,惟近年來國軍面臨內憂外患,內憂將領貪污、外患共諜案等接二連三,嚴重影響士氣與榮耀,國軍官兵發揚軍人武德:明禮義,知廉恥,崇尚氣節維護軍譽,讓國人放心 (圖/翻攝自網路)。
(作者為前國防大學戰爭學院戰略教官)
本文為作者個人見解,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