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稻米產業調整已見成效 公糧調節供需確保糧食安全

中央社/ 2023.08.16 18:17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816 18:17:48)有關8月16日民眾投書「國際米價大漲卻賤賣公糧」一事,農業部農糧署強調,在兼顧糧食安全下,近2年加速調整稻米產業結構,已具成效,111年稻作面積已較往年減約3萬公頃,產地濕稻穀價格自111年迄本(112)年第1期作都維持在每百台斤1,000元以上,為近5年最高,實質提高產地穀價及農民收益。另透過公糧收購及推陳等積極措施,達到兼顧調節供需及確保糧食安全的雙重目標。

加速調整稻米產業結構,已具成效 近年稻作超產情形嚴重,為加速調整稻米產業結構及因應氣候變遷,兼顧糧食安全,自110年起推動基期年農地稻作四選三措施,另提供綠色環境給付,鼓勵稻田轉作種植具進口替代、外銷潛力或地方特色等轉(契)作作物,或辦理休耕,紓緩稻米生產過剩問題,穩定供需及價格。111年全年稻作面積23.9萬公頃,較往年減少約3萬公頃,稻穀產量157.6萬公噸稻穀(折算糙米125.2萬公噸),接近供需平衡;產地濕稻穀價格111年迄本年第1期作都維持在每百台斤1,000元以上,為近5年最高,實質提高產地穀價及農民收益,並適度降低農友對公糧收購之依賴。另110-111年全年收購公糧稻穀數量均約36萬公噸,較前3年(107-109年)平均約56萬公噸稻穀,足足減少約20萬公噸稻穀;公糧庫存於111年底同期間已由超過90萬公噸糙米量降為60餘萬公噸糙米量,成果顯見。

公糧收購有助穩定穀價及農民收益,適時釋出維護糧食安全 農糧署表示,為掌握糧源、穩定糧價及維護農民收益,民國63年起辦理公糧稻穀保價收購措施。政府收儲之公糧,主要供作安全存糧使用,當市場糧價異常波動或遇緊急危難時,即時釋出調節供需,於過去幾次全球性糧食危機,均發揮穩定國內糧食供應及民心之功能。

積極辦理公糧去化,推陳儲新 農糧署指出,為加速消化過多存糧,紓緩公糧庫存壓力,以保證價格收購農民生產之稻米,除供應軍糧、學校午餐食米、監獄,及協助地方政府辦理社會救助之用,於市場價格有異常波動時,釋出調節市場供需。而國家有安全存糧考量,若庫存超過一年,則供應作為釀酒、米製品加工等使用,倘庫存更久,則補充作為飼料原料。為加強公糧去化,107年開始積極拓展公糧外銷管道。109-111年平均撥售數量逾50萬公噸糙米、銷售收入超過56億元,較106-108年平均40萬公噸、49億元,明顯成長。

近年受疫情、俄烏戰爭,及氣候等影響,國際穀物市場波動大。在國際糧價上漲之際,本署更積極協助外銷廠商開拓市場,108年計出口公糧7.4萬公噸糙米量,109年因疫情及澳洲乾旱等因素影響,公糧外銷數量大幅成長至21.7萬公噸糙米量,110年度因澳洲乾旱情形趨緩,稻米恢復生產,我國公糧外銷量略減至17.8萬公噸,惟111年度仍持續積極拓展市場,實際出口約14萬公噸。近5年(107-111年)平均公糧銷售供外銷數量約13萬公噸,較106年170公噸大幅成長。

推動轉作國產雜糧有成,提升糧食安全韌性 農糧署進一步指出,從提升糧食安全的角度來看,111年硬質玉米種植面積約1.9萬公頃,比起110年增加0.4萬公頃;大豆面積約4,100公頃,較110年增加700公頃;甘藷9,100公頃,較 110年增加300公頃,高粱由110年零星種植成長至約850公頃。未來5年內將逐年擴大種植硬質玉米面積到3.5萬公頃、大豆1萬公頃、甘藷1.2萬公頃及高粱3,400公頃,持續提高國產雜糧自給率。

農糧署再次強調,未來仍將持續推動各項稻米產業結構調整措施,以穩定市場供需及產地穀價,並維持適當公糧存量,積極推陳儲新,確保國人稻米供應無虞,並於國際糧價上漲之際,協助國內業者開拓國外市場,把握外銷契機。該署有信心,推動各項稻米產業政策後,可以維持合理的稻穀收購價格,農民不再需要依賴繳交公糧來維持收益,另外,提高國產雜糧供應量能,也能提高糧食安全韌性。稻米產業調整穩健邁步,透過政策推動,不僅確保農民收益,穩定糧食供需,更能促進農業環境永續發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