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很多人皮膚就會突然開始發癢, 而且還越抓越癢、越癢又越抓,讓心情很煩燥,這個就是在季節轉換時很常出現的皮膚問題「濕疹」。其實濕疹是個廣義的名詞,其中包含了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等等,再根據發炎程度不同分為急性、慢性和亞急性三種,簡而言之,只要是皮膚發炎伴有搔癢,大都屬於濕疹。
↑圖說:皮膚發炎伴有搔癢大都屬於濕疹,中醫師提供2食譜2穴道減緩濕疹困擾。(圖片來源:馬光醫療網提供)
明華馬光中醫診所醫師歐俊佑表示,中醫把濕疹稱為:「四彎風」、「旋耳風」、「浸淫瘡」、「繡球風」、「臍瘡」等,可能經由風邪、濕邪、熱邪或是脾虛、血虛引起,尤其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夏季濕熱夾雜的情況相當明顯,所以夏季以濕邪及熱邪引起溼疹為大宗,請尋求專業中醫師治療時,會根據不同證型辯證論治。
↑圖說:綠豆薏仁湯具有清熱解毒,但提醒大家盡量要退冰後再服用(圖片來源:馬光醫療網提供)
如何避免濕疹?歐俊佑醫師建議夏季流汗時請盡快擦乾,讓皮膚保持乾爽,避免汗液堆積在皮膚皺摺處造成刺激引起發炎, 衣著以棉質寬鬆為佳,利於排汗通氣,皮膚要避免過度曝曬陽光及用力搔抓癢處,且洗澡時水溫不可以過熱,以常溫為佳。要注重皮膚保溼,建議擦「不含過多添加物」的乳液或是保濕劑,讓皮膚發炎的地方濕潤,讓表皮能夠重新生長,進而保護底下的真皮,重新形成抵禦外來物的皮膚保護層。
↑圖說:足三里穴有調理脾胃,清熱化濕的功效。(圖片來源:馬光醫療網提供)
關於飲食要注意少吃辛辣、油炸、甜食、重口味食物及加工食品,容易引起過敏的乳製品、蝦、蟹、海鮮、及花生、堅果類食物要減少,避免因過敏加重濕疹病情。可以多吃健脾利濕中藥進行食療,像綠豆薏仁湯具有清熱解毒、養陰涼血、利濕健脾胃的作用,但也提醒大家盡量要退冰後再服用,否則會影響體內排出濕氣的功能。還有主要由山藥、茯苓、芡實、蓮子組成或是加入薏苡仁的四神湯,也有平補脾胃,健脾利濕的作用。
↑圖說:陰陵泉穴有運中焦,化濕滯的功用。(圖片來源:馬光醫療網提供)
也可以利用穴位按摩除濕氣,屬於經絡中的足陽明胃經的足三里穴,穴位位置在我們小腿前外側,外膝眼(犢鼻)下3寸,有調理脾胃,清熱化濕的功效。陰陵泉穴屬於經絡中的足太陰脾經,穴位位置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有運中焦,化濕滯的功用。以上兩個穴位,可以指腹或指節抵住穴道慢慢施力,力道由輕緩至重,每一個穴位按摩持續3~5分鐘或是30下,一天1~3次為宜。
↑圖說:明華馬光中醫診所醫師歐俊佑表示夏季以濕邪及熱邪引起溼疹為大宗,請尋求專業中醫師治療時,會根據不同證型辯證論治。(圖片來源:馬光醫療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