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許多文人常在秋天創作出許多享譽古今的文學作品,也有許多詩詞歌賦在藉秋天的氣息抒發情懷,最家喻戶曉的莫過於南宋辛棄疾所寫的:「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語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雖然辛棄疾並沒有明說,卻藉由秋涼來闡述自己被彈劾的心境,讓短短一句「天涼好個秋」被世人不斷傳頌,更成為中學生必讀名作之一。
為什麼古代文人總是在秋天特別有感呢?秋天是萬物開始凋零的季節,此時空氣中濕度也比較低,濕度低的氣候讓人體體感溫度也比較涼爽,加上秋天是夏冬之間的過渡期,是氣溫逐漸轉涼轉冷的時候,氣溫也會比較不穩定,在大自然中,秋天也是百花開始凋謝的季節,不同於夏天萬物的欣欣向榮,秋天給別人缺乏生機的感覺,中醫的經典《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有提到「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這也呼應了中醫看待四季的特色『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台北慈濟醫院魏孟鈞中醫師表示,秋天是夏天到冬天的過渡期,是氣溫由熱轉涼的樞紐,雖然是百花凋謝的時候,但同時也是農夫收割辛苦栽種成果的時節,為接下來的冬天儲糧預作準備。所以以中醫預防醫學的觀點,要先 清除陳舊的東西,才能容納新收穫的穀物;要先 #填補不足的柴火或糧食 才能安然度過凜冽的寒冬。
秋季養生要訣:
1. 正面積極又樂觀:古代多在秋天對觸犯法律嚴重的犯人執法,加上秋天常有花葉枯萎落地,往往讓人產生負面的情緒,面對負面情緒,我們可以用 #歡喜心 來化解。
2. 維持滋潤愛護肺:秋天乾燥,容易讓人體津液不足,水分不夠,而秋天在中醫五行學說中與中醫的肺相應,秋氣太過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肺了,因此我們要多食用 #富含水分、#膠質 或是 #酸的食物,補充津液也保護中醫眼中嬌貴的「肺」。
3. 注意溫差勿著涼:秋天溫差大,增添保暖衣物不宜過早或過多,最好採用洋蔥式穿法,上班族出門前可以在襯衫外增添輕薄的外套,讓下班後回家途中不至於著涼。
4. 飲食適度不過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農忙後往往會飽餐一頓,一方面犒賞自己的辛勞,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即將到來的冬天補充能量。不過中醫師提醒您,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大補」,在飲食中還是要注意營養均衡,也不要過量,每個人適合的食療藥膳也可能不同,最好還是諮詢合格中醫師,由合格中醫師評估您適合溫補或涼補,或是不應該補。
撰文/魏孟鈞(台北慈濟醫院中醫師);圖片/TCnews新聞中心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