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不了了!這是汪曾祺的文章!”為了驗證我的想法,我從書架上抬下了那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精裝版《汪曾祺全集》,我認真地翻了好幾遍,都沒有找到這篇文章。“難道是我記錯了?不應該啊。”我又從手機相冊裏翻出了前些年在高郵汪曾祺紀念館參觀時拍攝的幾張汪曾祺的手稿和他書法的相片,仔細比較。一定沒錯!字體神似。如卷雲預開,似含苞待放,形散而神聚,完全符合汪曾祺的筆法風格。
再讀文章內容,文中所提到的“金冬心”、“老舍”都是曾經在汪曾祺筆下出現過的人物。而文中提到的李慕良則是北京京劇院的著名琴師。汪曾祺曾在北京京劇院擔任編劇一職,在任期間他參與編改了樣板戲《沙家浜》,創作了像奚(嘯伯)派名劇《範進中舉》,《一匹布》、《王昭君》等一大批很有特色的劇碼。順著這條線索理下去。報紙是北京京劇院的院刊,由內部人員主筆,這是毋庸置疑的;作為作者,來寫同事,也在情理之中;再談署名,“曾岐”與“曾祺”諧音,並且汪曾祺現已被證實的筆名有曾岐、曾歧、西門魚等,很明顯“曾岐”的署名是為外界所認可的。陳建軍先生《汪曾祺又一筆名“曾淇”》(《文彙報》2022年7月29日“筆會”版)一文中說道:“汪曾祺喜歡以‘曾’加上與‘祺’諧音的字作為筆名,‘曾岐’‘曾歧’‘曾芪’即是。”
本報為北京京劇院內刊,在1980年第四期《京劇藝術》的“本刊停刊啟事”正下方有一篇小文章,名為“負隅常談——裘盛戎二三事”。此文被收錄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精裝版《汪曾祺全集》的散文卷中。這進一步肯定了《春水秋雲》確為汪氏文章。
以上種種,可以證明,此文為汪曾祺所寫。那麼他為什麼不直接冠以本名而用“曾岐”呢?讀了文章我們便可知道,文章大致內容是評價李慕良琴藝的,言外還對演員提出了建議、要求。忠言逆耳,誰願意聽人家講大道理!汪曾祺是很聰明的。這類的文章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不便用真名發表作品時曾用‘曾岐’‘曾蓍’為筆名”。
文章表明了此為“負隅常談”的第二篇,那麼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負隅常談”還有第三篇、第四篇……
圖:作者名為曾岐的原文發表在《京劇藝術》上。(圖:汪修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