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打冷顫也要吃!19歲女「愛咬冰塊」竟是生病 醫籲:延誤治療恐心衰竭

eNews新聞網/陳彩梅 2023.07.31 17:36

夏日炎炎,不少人都會吃冰消暑。不過,一名19歲的少女嗜冰成癮,隨時都想吃冰,喝手搖飲也要加滿冰塊,就算吃到打冷顫、牙齒刺痛痠軟,仍無法戒口,最終在家人的陪同下就醫,才發現自己患有「缺鐵性貧血」。對此,醫師警告,若延誤治療,恐影響生長發育,甚至引發慢性心衰竭。    

新聞圖片

▲19歲少女愛吃冰,就醫檢查才得知自己患有缺鐵性貧血。(示意圖/123RF)

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吳芝穎表示,缺鐵性貧血是所有貧血疾病中相對常見的,其中女性的發生率是男性的2倍,主要原因為「血液流失」和「攝取不足或吸收異常」,前者好發在育齡期婦女或銀髮族,因為女性生理期經血排放,定期會流失鐵質,部分長者則容易有潰瘍、息肉或腫瘤問題,恐形成慢性出血;而茹素者或患有乳糜瀉、曾接受胃或小腸繞道切除手術的人,可能會因鐵質吸收位於小腸,造成鐵攝取不足或吸收異常,進而影響身體儲鐵量。

吳芝穎提醒,女性的血紅素正常值為12以上、男性為13以上,當血紅素下滑至僅剩個位數時,就會出現易喘、疲勞、頭暈、心悸、異食症、不寧腿等症狀,其中「異食症」是缺鐵性貧血最為特別的症狀,發生機率高達50%,雖然準確成因尚未有醫學根據,但推論是缺鐵造成舌頭萎縮腫脹,讓人需要藉由冰塊緩解脹痛感,或是造成腦部病變影響味覺,才會對於冰塊、肥皂、糞土等沒有營養價值的物質有著不可抗力的吸引力。

吳芝穎強調,由於輕微貧血通常無症狀,因此容易被忽略治療,若是放任不管,很有可能影響生長發育和心臟功能,甚至引發慢性心衰竭,治療方式大多以口服鐵劑、搭配維他命C促進吸收為主,腸胃吸收不良者則可注射鐵劑,嚴重貧血就必須改由輸血治療,建議平時從食材中獲取鐵質,像是攝取適量的深綠色蔬菜、莓果柑橘類、肉類等食物,以有效預防和改善貧血。

更多eNews報導
國民125機車驚傳「霸氣下殺3開頭」!光陽預告今公布震撼消息
在地人崩潰!丹丹漢堡廣東店「驚傳熄燈」 業者現身:一言難盡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