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726 09:48:22)大葉大學〈Da-Yeh University〉醫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廖淑娟指導大四生林耘均、蕭仲琨、大一生黃鈺豈、黃子頡,研發生醫薄膜與材料應用,研究成果「微量元素微弧氧化和多重表面處理在純鈦表面促進骨整合效應」榮獲「2023用於永續發展目標的電漿及薄膜科技國際論壇」海報競賽佳作,「以低溫大氣電漿表面改質接枝類兩性離子水膠固定透明質酸於聚氨酯表面於生醫導管之應用」榮獲「2023功能性材料研討會暨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海報論文口頭競賽佳作。
醫工系大四生林耘均指出,鈦金屬的化學穩定性佳,經常被應用在生醫材料上,像是牙科或骨科,但缺乏骨癒合方面的效果,此次發表的研究成果「微量元素微弧氧化和多重表面處理在純鈦表面促進骨整合效應」,經由表面處理來改善目前的缺點,透過微量元素微弧氧化促進鈦的骨癒合效益,響應聯合國永續發表指標SDGs,提供更優質的健康照護,很開心實驗室的成果可以在研討會被肯定。
醫工系大四生蕭仲琨表示,聚氨酯是多功能聚合物,在生醫領域被應用在組織再生或是生醫導管等,但是聚氨酯材料表面容易附著細菌,可能會引發感染問題,因此實驗室進行「以低溫大氣電漿表面改質接枝類兩性離子水膠固定透明質酸於聚氨酯表面於生醫導管之應用」的研究,透過低溫大氣電漿表面處理等製程,提高聚氨酯表面的親水性與生物相容性,讓生醫導管具有抗菌效果。
一年級的黃鈺豈,就讀國立苑裡高中時經由繁星推薦錄取大葉大學,他說,自己喜歡化學,在查閱材料相關學系時被醫學工程系吸引,他希望能學習到更多知識與實務技術,大一下加入廖淑娟老師的應用生醫薄膜實驗室,參與了大氣電漿與表面改質等實驗,了解到如何透過生醫薄膜提升輔具的抗菌效果,收穫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