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樂透 天氣 魷魚遊戲2

科技與社會學術研討會!中華大學邀能源局長談淨零轉型

中央社/ 2023.07.25 09:19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725 09:19:41)中華大學日前舉辦科技與社會學術研討會,邀請到經濟部能源局長游振偉發表專題演講談淨零轉型,他深入淺出地介紹能源現況、挑戰與策略等三大面向,詳細說明政府淨零轉型的作法與目標,讓與會師生都受益良多。

中華大學校長劉維琪表示,科技與社會學術研討會已邁入第19年,相當不容易,此次研討會主題淨零碳排是社會各界都非常重視的議題,學校就業學程也有安排相關課程,並鼓勵同學考取專業證照,相信對同學未來就業都會很有幫助。

副校長同時也是中華民國地區發展學會理事長解鴻年指出,能源議題將會是未來20年的主流趨勢,因此研討會的專題演講和論壇,主題都會圍繞在節能減碳,如何將減碳技術、行動與生活徹底落實,都會進行充分的討論與交流。

經濟部能源局長游振偉以「能源轉型淨零未來推動策略」為主題發表專題演講,他指出從2015年《巴黎協定》後,淨零排放已是全球各國都十分重視的目標,因此特別從「台灣能源發展現況」「淨零轉型契機與挑戰」「淨零轉型推動策略」等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介紹台灣能源轉型的作法與目標。

台灣能源發展現況方面,游振偉表示,台灣能源不論從石油、天然氣、燃煤到核能,有高達97.29%都是仰賴進口,自產能源只占2.71%,但能源供給與價格也因此容易受地緣政治與天災等因素影響,為確保能源供應穩定與安全,如何透過自主再生能源,將能源從進口轉變為投資,將是重要關鍵。

游振偉指出,目前台灣發電結構有82%靠石化能源,8.2%以核能發電,去年再生能源更首度超越核能發電,占比達8.3%,發電量共238億度,創歷史新高;碳排放量部分則是以50.4%工業碳排占最高,其次依序是13.9%能源碳排、13%運輸碳排、11.7%住宅碳排和9.9%服務業碳排;而如何提升再生能源來降低石化能源的用量,並有效降低碳排放量,便是政府積極努力的目標。

淨零轉型契機與挑戰方面,游振偉表示,目前全球已有133個國家與歐盟宣布淨零排放目標,主要是為因應全球暖化造成極端氣候的現象,而近期烏俄戰爭也帶給全球對能源安全的省思,如何將能源轉型低碳化與分散化,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而台灣則是希望能透過科技研發與氣候法規來達成能源、產業、生活與社會等4大淨零轉型目標。

游振偉指出,台灣2050年的淨零排放規劃與結構,分別是將非電力的住商與運輸碳排量降低9成,電力部分則希望能達到零碳排的目標,具體作法是希望能將再生能源的占比提升到60~70%、氫能提升到9~12%,但為維持電網穩定,還是會有20~27%需要用到火力發電,所以如何達到電力零碳排的目標,仍有很大的挑戰與努力空間。

淨零轉型推動策略方面,游振偉以台灣目前最成熟的再生能源太陽光電為例,去年的光電設置量已達9.72GW,未來希望能增加屋頂與地面的太陽能板,並建立回收再利用的機制,讓2050年的台灣光電設置量能到達40~80GW;風力發電部分設置量則是希望能從去年的1.58GW,透過示範獎勵(苗栗與彰化)、潛力廠址和區塊開發等循序漸進的方式,讓2050年的風電設置量能達到40~55GW。

游振偉指出,氫能是另一個無碳電力來源,目前正在逐步發展當中,現在比較成熟的做法是跟天然氣混燒(混氫),混氫後碳排量會降低,台灣目前的政策是逐年提升混氫比例,希望至2050年能擴大導入變成專燒;但若未來再生能源占比要提升到60~70%,光靠光電、風電和氫能是不夠的,因此發展前瞻能源像是地熱、生質能與海洋能就顯得相當重要。

另外,為因應再生能源間歇性的問題,游振偉認為需靠儲能與節能來解決,儲能方面要從增加系統供電彈性、推動電網數位化與強化電網基礎設施等3大方面著手,2050年的電力儲能目標是1500MW;節能方面不論是工業、商業、住宅或運具部門,都必須有效聰明用電,其中包括設備汰換、製程調整與系統整合等方式,但最重要的還是要靠知識傳遞來帶動社會的節能行動。

游振偉表示,能源轉型的最後環節則是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像是中鋼的碳給中油當原料製成醋酸,或是台泥捕捉碳後用來養藻,再萃取蝦紅素來製成保養品販售等都是很好的例子,這些作法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從大型企業帶頭做起,帶動中小企業一起跟進,並利用台灣半導體與資通訊產業的優勢,以創意與彈性來跨域合作提供更多的淨零解方。 中華大學日前舉辦科技與社會學術研討會,邀請到經濟部能源局長游振偉發表專題演講談淨零轉型。

中華大學校長劉維琪表示,科技與社會學術研討會已邁入第19年,相當不容易,此次研討會主題淨零碳排更是社會各界都非常重視的議題。

副校長同時也是中華民國地區發展學會理事長解鴻年指出,能源議題將會是未來20年的主流趨勢。

經濟部能源局長游振偉以「能源轉型淨零未來推動策略」為主題發表專題演講。

第19屆科技與社會學術研討會有許多專家學者到場共襄盛舉。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