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112年全國美術展」頒獎典禮登場 彰顯121位藝術家榮耀

大成報/ 2023.07.23 11:26
新聞圖片

【大成報記者蕭宇廷/臺中報導】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年度美術界盛事「112年全國美術展」,22日在國美館辦理頒獎典禮暨開幕式,由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主持,透過公開的頒獎議式,鼓勵及彰顯獲獎者榮耀。


22日典禮中,李靜慧代表文化部長史哲恭賀所有得獎者,並勉勵所有得獎者持續不斷地創作,「無論你拿到哪個獎項,相信透過全國美展的平台及國美館的支持,你們都能被看見,在創作的路上、持續不斷地發光發熱。」此外,李靜慧也代表文化部感謝評審委員的辛勞,做為一個競賽的平台,要做到公平公開,並且從中看見參賽者的持續性與未來性,都需要評審的辛苦付出。


國美館長陳貺怡表示,全國美展從省展以來,一直堅持用媒材分類進行競賽,也是目前全國同類型展覽中分類最細,以東方媒材而言,分為水墨、膠彩、書法、篆刻,尤其目前有膠彩類的競賽相當少見。隨著時代演進,傳統媒材漸漸也要加進新的媒材,所以後來全國美展的徵件類別還有攝影類、新媒體類;108年更加入綜合媒材類,讓以裝置、物件創作為主的藝術家有發揮的空間。


這屆展出作品,雖然有些媒材是傳統的,但創作者都可以加入新意、以及探討新議題。國美館的任務就是要建立像「全國美術展」這樣的平台,「鼓勵傅統與現代的創作」,二者都很重要、都要兼顧。


立委黃國書指出,全國美展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每屆美展都有令人振奮的精采作品。臺灣每個世代都有不同的藝術面貌,特別是這幾年的全國美展,作品更加多元、奔放,「你們的的創作豐富了臺灣,是臺灣重要的藝文資產。」


評審林欽賢也分享,他個人觀察到這屆全國美展的作品呈現非常多元,「有人的作品擁抱時代性,有人的作品超越時代性。」無論是傳統或當代,都能讓評審青睞、沒有所謂的獲獎方程式,「今年的全國美展可以視為一個集體創作,充分展現臺灣自由及獨立思考的社會價值。」


而膠彩類金牌獎得王冠賢提到,由於他從事膠彩創作起步較晚,難免會懷疑自己是否沒有天分,能獲得全國美術展的肯定,給予他很大的信心;「在藝術創作這條路上,其實是看誰走得久走得遠,在戲台下坐久了、馬步蹲穩了,成功的舞台終有一天會屬於自己的。」


國美館表示,「全國美展」以拔擢美術創作人才、鼓勵美術創作為宗旨,共分為水墨、書法、篆刻、膠彩、油畫、水彩、版畫、雕塑、攝影、新媒體藝術及綜合媒材類等11類別徵件,每年均吸引眾多藝術創作者投件競逐獎項及展出機會。今年提高各類項獎金,總獎金由原本的396萬元提高到495萬元,希望藉由這項變革,提高藝術創作者的參賽意願與突破創新;並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競賽方式,構建一個良性競逐的舞台,以成為鼓勵國內創作風氣,持續推動臺灣藝術發展創作動能的國內指標性美術賽事。


今年約900件作品參賽,經過審慎的初審、複審兩階段程序,選出117件入選以上得獎作品,其中榮獲書法類金牌獎的張倍源,已連續3屆榮獲書法類前3名獎項,為今年產生的唯一一位新科免審查獎得主,可於接下來連續3年受邀於該展展出。


國美館指出,該展囊括了眾多類別的作品,不拘泥於傳統或創新,兼容並蓄傳統與當代藝術,賦予創作者更寬廣的藝術詮釋空間,提供良性的競技與交流平台;而不同類別的作品同台競技、相互激盪與對話,不僅可窺見藝術表現的多元技法、創作議題及關懷面向,也可從中捕捉近期臺灣美術創作的風格取向與表現趨勢。


尤其展出作品內涵豐厚,彰顯創作者獨特創作語彙、自我觀照及對生命的回望與省思外,並擴及社會議題的高度關懷及人文意涵的探究,呼應了臺灣當下藝術發展的多樣面貌。


國美館期盼創作者藉由參展,相互觀摩與切磋,創作能量得以積累;更期許「全國美展」在未來美術史發展上,扮演推動藝文創作的推手及美學教育推廣的關鍵角色,引領臺灣美術風潮、形塑在地藝術文化特質,展現時代性風華,締寫公辦展覽的關鍵影響力。


「112年全國美術展」即日起至10月1日在國美館102-107展覽室、203-205展覽室及美術街展出,這屆入選117件作品、以及4位「免審查獎」得主作品,共展出121件作品。相關訊息請上國美館官網查詢(http://www.ntmofa.gov.tw)或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tmofa)。


22日包括陳貺怡、黃國書、臺中市文化局長陳佳君、臺中市議員黃守達、全國美術展評審委員,以及獲得金銀銅獎與入選獎等得獎者,都出席共襄盛舉。

新聞圖片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