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問題一直是家長關注的議題,特別是「生長發育」這件事,更時時牽動著家長的心情。父母該怎麼看待孩子,又該怎麼幫助孩子掌握把關一生一次的黃金生長期,兒童內分泌與遺傳醫學科醫師為家長提供積極建言。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主任羅福松表示,在談到孩子的成長黃金期這個議題前,首先要先知道判斷何時進入發育期?女孩的發育期通常落在 8 至 13 歲,男孩則是落在 9 至 13.5 歲[1] ;女孩最開始且明顯的性徵是乳房發育和長出陰毛、男孩則是睪丸增大、陰莖增長及長出陰毛腋毛等身體變化[2]。
不過這些身體變化有時家長也不容易察覺,孩子自己發現了也不見得會告知家長,也因此一旦發現孩子生長發育落後時,可能都為時已晚。
留意青春期身高變化 低於同儕一個頭可尋求醫師評估診斷
該怎麼判斷孩子的發育落後而尋求專業協助呢?羅福松醫師建議,像是家長去參加學校活動時,如果發現孩子個子明顯的比其他同學矮一個頭,家長就可以帶孩子去給醫師做評估了。
特別是女孩在小三(9 至 10 歲)、男孩在小五(11 至 12 歲)時進入成長的關鍵期,如果發現孩子比同儕矮小,可帶孩子到醫院進行評估,確認孩子的骨齡發育年紀,千萬不要拖到國三學測結束,一堆家長驚覺孩子生長發育有問題才來找醫生,時機太晚、效果也不彰。
臨床上醫師會依據 Tanner scale(或稱 Tanner stage)分為 5 個階段診斷[3],藉此評估孩子青春期發展程度,。如果孩子身體外觀正常,骨齡(左手掌 X 光)偏晚,但排除營養不良、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低下等疾病因素,羅醫師就會建議每 6 個月定期回門診追蹤觀察即可。
專業醫師評估施打生長激素必要性
倘若發現有生長激素缺乏的跡象,羅福松醫師指出,臨床會先透過手骨 X 光來推測孩子的骨齡是否超前,與身高體重測量數據和成長追蹤(至少 6 個月),觀察孩子的成長狀態;之後會進一步透過血液檢查,檢測血液中的生長激素濃度是否不足。生長激素的檢測需要安排孩子住院 2 天,以口服或注射藥物模擬孩子低血糖的狀態,再抽血檢測生長激素濃度確認是否要進到生長激素相關療程[4]。
飲食、睡眠和運動三方配合 生長激素自然分泌
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和適度運動,一直是幫助孩子長高的重要因素。羅福松醫師提醒,「絕對不能喝含糖飲料」,糖會讓身體的生長速度變慢[5],甚至造成糖尿病、肥胖以及許多的代謝問題;同時可多喝牛奶(羊奶亦可),牛奶中的鈣和磷更是幫助骨骼成長發育的重要元素;豆漿也是另一選擇,至於家長擔心的雌激素問題,醫師也表示不需過於擔憂。
每天除了均衡飲食,適量補充綜合維他命,裡面含有維生素 D、鋅、鎂等營養素,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有所助益。像維他命 D 能幫助鈣質被人體吸收[6],對骨骼健康很重要;鋅能幫助釋放成長激素[7];鎂對於骨頭健康也很重要[8]。
晚上 9 點至凌晨 3 點是人體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間點[9][10],羅福松醫師提到,孩子最好能在晚上 10 點以前就寢,最晚也要在 11 點就能上床;不過現在孩子升學壓力大、功課多,自然很難早上床,如果假日還補習,就盡量選 9 點後的課程,讓孩子能多休息一下。
運動過後也是生長激素分泌的旺盛期[11],不管是跑步、游泳、騎腳踏車、踢足球、打籃球等都可以,每次能活動個 30 分鐘以上,對長高有很大的幫助。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沒有比孩子成長更重要的事」。這些話雖然家長常掛在嘴邊,但卻也常被家長忽略。提醒家長多多留意各階段孩子的成長狀況,別讓「長不高」成為孩子和家長的遺憾!
文/賴以玲 圖/孫沛群
延伸閱讀: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