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香港發生震驚華人圈的名媛分屍案,據媒體報導,該名媛(死者)離婚後還照顧前夫全家、買豪宅登記在前公公名下、聘請前大伯擔任司機⋯等,親友對死者生前的性格描繪則是善良、為人客氣有禮、樂於付出。而韓劇《今生是第一次》也寫女主角婚後與婆家相處的生活,女主角是溫和、善良、不善於拒絕別人的人,卻一直被婆婆拗去做許多勞力活,雖面有難色但聽到親戚輪番誇讚時,又顯得得意的複雜情緒⋯
北市聯醫忠孝院區精神科臨床心理師黎姿嫻表示,在台灣,職場上或人際團體喜歡強調「我們是一體的」、「大家庭」,薪資福利差就別提了,常見當員工試圖討論權益或工作劃分時,公司就強調「不要計較」、「能者多勞」,若員工承擔過多不屬於份內之事,常只換來一點口頭誇讚,甚至有時連口頭誇讚都沒有。
在家庭中,晚輩快畢業時,親戚長輩就忙著替晚輩留意工作,一旦介紹工作好像就要對他感恩戴德一般;未婚者則常遇到一堆人作媒,就連已婚的也不放過,頻頻催促生小孩;生完小孩後還希望晚輩遵照許多教養指示;在都已成年的狀況下,家人也可隨意進出各自房間,隨意使用/翻閱/檢查對方物品。
延伸閱讀:
親密暴力是愛還是傷害?專家揭1暴力型態「初期最常見」6徵兆
什麼是「心理界限」?
以上事例,每天都在你我身邊以不同程度、方式上演,到底該如何避免持續「超負荷」的勞心勞力?黎姿嫻說明,首先,要瞭解何謂「心理界限」(Boundary),顧名思義就是每個人在心理上能夠接受的極限。
她比喻,心理界限就好比一棟房子的圍牆,在自己房子裡的東西,別人不能夠亂拿,反之亦然;如果圍牆是鋼筋水泥,那外界的變動就不容易影響到房子裡,但若圍牆是低矮木欄,一點風吹草動就會有所干擾。
延伸閱讀:
對別人是好好先生卻放肆傷害妳?7徵兆看妳是否正陷入「言語暴力」
6問題自測是否有「好人症候群」
到底怎樣的人,需要去檢視自己的心理界限,是否不夠完整呢?黎姿嫻列出以下「6大特質」,幫助民眾自我檢視,是不是在無意間陷入了「好人症候群」的陷阱:
1. 你是好好先生/小姐嗎?在多重的人際角色裡,你總想當好人嗎?
2. 你為他人的付出,與身旁其他人也遇到類似情境時,顯得太超過、太多嗎?
3. 你總覺得要對身旁的人交代或為他們的事負責嗎?
4. 你心裡常會閃過「這是我應該做的」念頭嗎?或是無論被指派什麼工作時,第一時間都會答應下來?
5. 你常覺得疲憊不堪,事情永遠做不完嗎?
6. 你覺得你人很好,但都沒有得到應有的感謝或回報嗎?
「惡有惡霸,善也有善霸。」黎姿嫻指出,心理界限不明確的人,較無法正確拿捏人與人之間的分際,常侵犯他人而不自知,反之也容許自己被他人侵犯,當他們侵犯他人時,會揮舞著「為你好、幫你、替你擔心⋯」等大旗,實則卻是在侵犯、不尊重他人;若對方試圖拉開距離,他們就會用「愛計較、態度不行、拒絕人家的好意、不知感恩⋯」等話語來指責別人,這就是「善霸」。
善霸的人其實也很無奈,總想著自己都已經承擔過多、盡心盡力、做牛做馬,「為什麼別人還是這樣對我?」、「我對人那麼好,竟還要被稱為『善霸』?」黎姿嫻說明,多數人對界限的誤解,在於認為「一旦我設立界限,就是切斷人際關係」,實則不然,我們都被教導付出與善良是美德,但也請記住要做有界限的善良。
設定「心理界限」4大做法
黎姿嫻表示,自我設定心理界限,有如先對外界訂好遊戲規則,更能區辨人我,哪些事與自己
有關,判斷該付出到什麼程度,才能互敬互愛,關係才能長久。那麼到底該如何設定心理界限,讓自己不要變成善霸,也不要被善霸侵犯呢?她提供下面「4個實際做法」:
1. 不要為誰犧牲,不要為誰擔憂,也不要討好誰,而是做自己真心、願意、能力範圍內的事:
所謂的「真心、願意」就是「我想做才做,一切先問自己想不想」,行為不是為了別人或社會評價,亞洲的文化是群體導向的,為了保有心理界線守護自己,黎姿嫻建議,更應該時刻提醒自己,要把「我」放大。
這個世上要妥協、犧牲、要退讓的事很多,既然要取捨,就更需要明確的界限來守護自己,不管我們選擇犧牲什麼,依然要時刻記得好好愛自己。黎姿嫻指出,曾遇過一些人,會習慣去為他人擔憂,甚至在聊天中就會直接對對方說「我真為你擔心耶」,更基於這樣的擔憂進而去做很多幫助他人的事。
但黎姿嫻提醒,其實在某些時候,擔憂就是越界、侵犯他人而不自知,因為「擔憂」本身就隱含著一種我高你低、我會你不會的優越感,當自身基於某種主觀判斷,而認為對方是弱者、無法做到這些事,所以擔憂他人、幫他人做,這通常就是造成人際衝突的開端。建議以關懷取代擔憂,如果認為對方需要協助,請先問他是否需要幫忙、要幫到何程度⋯等等,再決定你該採取的應對方式。相信這樣做,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溫暖。
2. 試著去區辨事情的輕重緩急、人際的親疏遠近:
黎姿嫻指出,可以將人際關係想像成一個同心圓,從圓心開始,最中間最重要的部分是自己,越往外延伸,表示對自己的重要性越低,愛己而後愛人,把自己照顧好後,才有能力去照顧好別人;同時要學習分配時間、精力、金錢⋯等等資源,優先顧好包含自己在內、排序前幾名的對象與事物。認清自己的限制,沒有人可以全盤的掌握所有事情。
3. 標記自己的情緒或身體狀態:
跟某人相處或遇到某事時,總會覺得哪裡怪怪的卻說不上來?黎姿嫻建議,這時可以試著問自己:「我正在不爽嗎?我感受很差嗎?」、「對方做了某事,讓我感受到什麼嗎?」在當下抓住立即出現的情緒非常重要,因為這是立即的感受正在告訴自己,這件事有問題,該要有警覺心。
4. 瞭解法律:
法律的存在,就是在界定人的最基本行為規範,法律也是一個界限,略知法律可以讓我們評估當前情境,會更知道拿捏界限。有時善霸會強調自己在做對的事,殊不知所謂對的事,根本有違法的疑慮,是在侵犯他人;若能略知法律,可以幫助我們用新的角度看待眼前的鬧劇,心情跟著海闊天空。
黎姿嫻提醒民眾,最重要的還是要記得,一定要好好愛自己,先建立並劃出輕重緩急、親疏遠近的心理界限,有優先照顧好自己的觀念,才能更有餘力去照顧其他重要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