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為推動精準醫療發展趨勢,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提出5大政策建議方向,包括精準健康優化醫療配置、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納入健保給付、推動大型群體基因體定序計畫、優化醫療機構申請實驗室開發檢驗(LTDs)以及打造健康大數據永續基礎。對此,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示,醫學與科技在台灣具有領先地位,未來目標導入最新醫療科技、完善台灣精準醫療生態系。
台灣2021年被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評定為「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亞太區第2名。行政院2016年推出了「5+2產業創新計劃」,其中就有生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蔡英文也進一步於2020年推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指引」,將精準醫療列為一環。
然而,目前精準醫療仍面對實務與法規的問題,「2023精準健康產業政策白皮書」徵詢產、官、學、研、醫、病六大領域專家意見,提出5大政策建議方向,期待政府與產業攜手拓展。
2023精準健康產業政策白皮書五大建議方向
- 以精準健康優化醫療配置,嘉惠民眾健康福祉
醫療成本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將會遞增,應思考如何利用精準健康來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高精準健康的可近性,促進整體社會健康與病人治療成效。
-
接軌國際趨勢,研議精準醫療NGS檢測納入健保給付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歐洲腫瘤學學會(ESMO)近年陸續將多項癌別的治療指引中納入NGS,韓國、日本及英國也都分別於2017、2019及2021年以部分負擔的方式給付NGS。
-
借助台灣科技優勢,推動大型群體基因體定序(population sequencing)計畫,以建立精準健康發展利基
透過群體基因及健康大數據的分析,找出國人罹病風險因素及對應基因,使得具有高風險基因的個人能及早預防,進而改善提升全民健康。
-
優化醫療機構申請實驗室開發檢測(LDTs)之申請程序與管理
優化LDTs之申請程序及審核標準一致化,提高精準健康檢測量能、速度,並降低檢測成本,從而提供醫療機構之品牌及服務與委外實驗室之品質及技術最適利基。
-
健全健康資料應用環境,打造健康大數據永續基礎
政府應迅速設立獨立機關進行資料規格化及統合作業,才能加速數據整合運用之進程,同時建立完善的健康資料安全運用與健康大數據永續發展的法規環境。
鄭文燦:兼顧個人隱私與促進產業發展
鄭文燦表示,人口老化與醫療需求提高,精準醫療更顯重要。他提出精準醫療4C概念,在蔡英文總統7年任期內,醫療需求從6,000多億成長到8,000多億,成長的原因包括醫院成本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通膨,外界關心今年成長率是否會突破4%,甚至接近5%;第2個C是COVID(新冠肺炎),目前著重疫後復原;第3個C就是Cancer(癌症),癌症新藥的導入與民眾息息相關;第4個則是C肝公共衛生計畫。
他說明,癌症治療是精準醫學的核心,目前廣義的生技醫療產業的產值已經超過6,000億,精準醫療支出已經到達400多億。政府未來方向是完善精準醫療生態系,導入最新醫療科技。醫學與科技在台灣具領領先地位,兩者相加相乘可望成為台灣精準健康醫療產業的支柱。
鄭文燦強調,精準醫療發展一方面要保護個人資料的隱私權與自主權,二方面要促進公共利益跟醫療產業的發展,為了求取平衡,目前衛福部落實電子病歷安全上雲,2022年新版針對醫療機構電子病歷的製作及管理辦法已經制定好,正在修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管理條例。
本次白皮書中提及的項目,部分政府已經著手進行,包括白皮書裡所寫到實驗室開發檢測LDTs,另外2019年也已將特定肺癌藥物納入健保。NGS基因檢測雖然尚未通過再生醫療法二法,但特管法已將日本的檢測機制列入,未來都可再研議。政府將與協會合作,期許精準醫療產業更健全發展,一方面保護病人的健康,一方面也扶持和促進醫療產業的發展,同時兼顧醫學倫理跟個資保護的需求。
優化醫療配置、推動大型群體基因定序
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榮譽理事長李鍾熙表示,台灣的醫療暨健康照護已具有國際水準,整體醫療品質也大幅提升,更有許多研發優勢與相對開放的市場。不過,精準健康發展需仰賴大量數據才能實現,台灣目前已經有了數位、AI、半導體科技等優勢,期盼推動更具前瞻性的大型群體基因定序計畫,找出國人罹病風險因素及對應基因,將可治病於未病。
另外,每個癌症病人應該一生有做一次全方位基因檢測的機會,目前日本、韓國都有給付或部分負擔,如台灣推動類似方案,不僅可讓罹癌患者能得到更精確的醫療照顧,其檢測資料也可以獲得相關數據,成為台灣精準醫療的基石。
接軌國際 籲NGS檢測納入健保、優化LDTs標準
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理事長蔡政憲分享,台灣醫療資源面對高齡化社會的嚴峻挑戰,2020年台灣65歲以上民眾只佔總人口15%,卻佔了健保總支出39.8%,此佔比還會持續加劇。新藥費用也不斷提高,加上少子化與退休人口增加,支付健保的人口越來越少。
精準醫療是未來解決方案,利用早期診斷治療,「對症下藥」並優化醫療配置,可以較過去更全面分析個別癌症病患基因變異的相互關係,透過生物訊息與臨床數據的綜合分析,找到「對症下藥」的最佳解方。除了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高精準健康的可近性;也需要落實精準醫療NGS檢測,才有機會提升整體社會健康與病人治療成效。
觀察目前台灣精準健康產業發展,尚有眾多數據庫資源未整合且缺乏標準化問題,就算已取得資料,也存在應用方面的法規限制與資安疑慮,未來無論是訂定專法或修法,抑或是設立獨立專責機構或監管機制,都應顧及資料的可用性、互相操作性、及安全性;並加強與民眾溝通、建立信任感,讓健康數據的蒐集運用有所本,也確保生醫研究得繼續進行且因應產業發展創新需求。
舉例來說,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早期幾乎無藥可醫,目前雖有新的治療方法,但治療費用昂貴。荷蘭將檢測添加到新生兒篩查計劃中,於症狀產生前就給予治療,總醫療費用估計能節省 1200萬歐元。目前台灣約有400多位SMA病友;加上以SMA的發病率來看,約每1萬多名新生兒中就有一位可能罹患SMA,然而台灣目前卻只有1個縣市補助SMA篩檢,雖然健保已給付三種治療藥物,但三種藥物都是天價,如能普及先行檢測做好預防,就可節省後續的治療與照顧費用。
【延伸閱讀】
微創技術與智能結合!APP可紀錄、分析達文西手術過程 助醫師持續進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849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