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癌友自費心理諮商門診 年度最高補助7200元

台灣好報/ 2023.06.28 10:19
▲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癌友自費心理諮商門診補助」年度最高補助7,200元,提醒民眾盡速申請。(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提供)

就醫負擔out 身心支持in

【記者 沁諠/台北 報導】60多歲詹老師才剛從國中國文老師一職退休,正準備享清福、帶孫女度日。有天去戶政事務所辦事,見1樓有乳癌篩檢車,她想說都來了就順便檢查吧!沒料到兩週後收到醫院寄來異常通知單,後續檢查也確認不幸罹癌。每當看到其他退休老師在社群媒體分享爬山出遊或幫忙帶孫的照片,三天兩頭跑醫院的詹老師便怨嘆得不得了,哭訴存了一輩子錢,現在通通都在繳醫藥費,乾脆死了算了……。

台大公衛學院曾率團隊利用全國癌症登記檔案資料庫分析台灣癌症患者自殺死亡比例,統計1987至2007年資料發現,台灣每年每10萬人中約有110名癌症病人自殺,一般人口的自殺率則約是每10萬人中10多人,癌症患者自殺率竟高出一般人10倍之多。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資深主治醫師方俊凱解釋,「台灣的癌症自殺率居高不下,起因於華人傳統觀念根深蒂固,認為罹癌必死無疑,害怕痛苦也怕連累家人。」

相較國外研究全球癌症患者自殺風險較一般人僅高出0.85倍,台灣癌症患者標準化死亡比約2.47倍。細探癌症患者自殺樣貌,罹癌頭三年、尤其前半年到一年間是自殺高峰期;以癌症種類而言,與生理需求有關的癌症,如胰臟癌、肺癌、胃癌、口腔癌、食道癌的患者有相對較高的自殺身亡率。「患者對於「癌症就是絕症」的既定印象,是導致病人認為『這麼辛苦治療有什麼意義?反正遲早都會死!』而選擇輕生的關鍵。」方俊凱分析。

隨著國內癌症醫療品質提升,越來越多病患治療後回歸正常生活,而標靶、免疫等療法持續進展,許多晚期癌症患者也有機會長期帶癌生存。目前台灣心理支持系統相對著重安寧療護,方俊凱指出,「只關注最後一哩路的心理照顧並不足夠,正在療程中或進入追蹤期的癌症病人,他們的身心壓力也都需要抒發管道。」然而即使患者想尋求專業幫助,又容易因單次動輒2、3,000元起跳的自費諮商退縮,導致不到十分之一的患者真正接受相關醫療資源。

心理腫瘤基金會2022年主動推出「自費諮商門診補助」,提供經費補貼,幫助癌症病患安心就醫,今年更獲得全國各級醫療院所力挺擴大辦理,癌友只要至包括台北馬偕、淡水馬偕、國泰總院、北醫附醫、新光、三總、和信、振興醫院、汐止國泰、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和美家醫科診所、新竹馬偕、新竹國泰、台中榮總、澄清醫院中港分院、童綜合醫院、彰化秀傳醫院、竹山秀傳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大林慈濟、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台南奇美、高雄榮總、羅東博愛醫院、花蓮慈濟、花蓮門諾等院自費諮商就醫,每年最高可申請7,200元門診醫療費用補助。欲了解更多資訊,請上心理腫瘤交流基金會「【癌友心理諮詢門診】費用補助專區」或電洽(02)2809-5200胡小姐。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