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回味故鄉老故事 神州新住民文化交流協會1家1菜品嚐美食×串連才藝演出

大成報/于郁金 2023.06.22 23:55
新聞圖片

【大成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五月五,菖蒲飄香迎端午;由臺南市神州新住民文化交流協會主辦「屈原情、端陽味、防詐騙宣導暨美食才藝表演」活動,臺南市政府社會局指導,臺南市議員曾之婕協辦,於6月18日(日)11時假臺南市東區東光社區活動中心(東區東光路1段39-1號)舉行,在該會理事長唐冰領軍下,帶領該會全體理監事,以一「1人1菜美食比賽」,串連才藝表演,回味故鄉美食、文化老故事,由總幹事陳立偉擔任活動司儀,其妙語如珠,活力四射,輕鬆帶動氣氛,大夥度過愉快假日,活動尾聲相見歡大合照,為當日活動畫上溫馨圓滿句點。


唐冰致詞表示,非常歡迎大家光臨台南市神州新住民文化交流協會所舉辦「慶端午,家鄉美食品嘗聯誼」活動,感謝各位光臨是協會無上光榮,在此我謹代表協會向各位獻上最誠摯感謝,謝謝大家光臨!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眾多節日中,名稱最多習俗節日,又叫端陽節、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女兒節等;端午節來源也有很多種,紀念屈原說是流傳最廣的;協會也為此準備話劇《屈原~端午》呈現給大家,以及其他精彩表演。


唐冰指出,在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投汨羅江,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傷不已,划著龍舟,往江里投飯糰、雞蛋等,不讓魚吃屈原身體;飯糰逐漸發展成為今天的粽子,划著船衝進洶湧波濤打撈屈原遺體,久而久之,就形成端午節賽龍舟習俗;屈原離世已有2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精神;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長河裡,永遠銘記在人們心中;尤其是賽龍舟,那爭先恐後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唐冰表示,雖然屈原故事離我們很久遠,但他的愛國情懷卻是離我們很近,今日我們生活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我們也是愛臺灣好兒女;我中華民族每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厚文化內涵,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文化記憶,我們每代人都要繼續傳承下去!協會是會員們的文化大家庭,在家裡我們要互相扶持、互相關愛、互相鼓勵,為了我們下一代、也為了我們美好明天,大家共同來一起努力!


是日表演曲目,包括:話劇《屈原~端午》(由唐冰理事長帶領理監事團隊)、台灣中華舞蹈團表演新疆舞蹈《亞麗古娜》、江南舞蹈《風含情水含笑》、川劇變臉(劉榮鳳)、台南市鳳之韻文化旗袍會表演曲目《你像三月桃花開》(由前理事長葉貞芬帶隊,共7人)等。


其中由該協會理監事團隊演出上場話劇《屈原~端午》,在理事長唐冰領軍下,分別有漁夫(唐冰飾演)、屈原、靳尚、秦國大使、楚王、張儀、楚國使臣、衛士、鄭袖及旁白(成大教授景鴻鑫)等角色,該劇本由成大教授景鴻鑫改編,由於逗趣演出,許多凸槌的畫面「好怕他們演到中風」,爆笑回歸到不行演技,卻是贏得滿堂喝采。陳立偉總幹事說,「簡直是演技太差、爛到不行啊」!逗得全場笑到不行!可以「崩潰」形容不為過呢!


是日蒞臨貴賓包括:立委陳以信、市議員王家貞、曾之婕、林美燕、臺南市二空眷村文化營造促進會理事長姜矢勤、仁德區和愛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泰村、臺南市東區東光里長劉金幸等。


唐冰表示,文化就在我們生活中,並不高冷,很多菜都有故事,只是時間久遠就淡忘了;6/18日神州新住民文化交流協會舉辦「一家一菜美食品嚐」活動,我煮了我們重慶最常吃的菜,「老酸蘿蔔燉鴨肉」也把其典故介紹給大家,這次參與活動每一道菜有些寫著有趣故事;大夥一起來吃美食,回味老故事吧!


活動尾聲,宣布「一家一菜美食品嚐」活動得獎名單揭曉,參與家家均拿到168紅包,可說草根家鄉味到位又接地氣,人人有獎,賓主盡歡。總幹事陳立偉表示,僅代表唐冰理事長感謝各位理監事會員及與會來賓蒞臨,協會經費有限,僅以168祝福大家端節佳節愉快,福氣滿滿。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擔任活動司儀陳立偉妙語如珠,隨機應變,讓活動會場頓時生氣活潑,串連節目片刻「換景」更以幽默有趣對話,讓會場氣氛歡熱無比;不僅自我調侃自己「我是陳立委」與市議會議員互動,以玩笑吐槽化解表演「凸槌」尷尬,更成功行銷參與表演團體或個人近日活動優勢,受到大家肯定,默默付出為協會增添光采。


唐冰理事長表示,感謝陳立偉總幹事及理監事團隊協助,讓活動順利圓滿;在此謹代表協會所有理監事,祝福在座每位會員貴賓,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小編整理將此次參與美食佳餚,寫出故鄉老故事分享如下:


1、老酸蘿蔔燉鴨肉(唐冰提供):這是一道貧民美食,相傳舊時,在重慶朝天門碼頭,有一對生活艱難卻勤勞努力的縴夫夫妻;縴夫努力工作,積勞成疾病倒;可是家中一貧如洗,支付不了高昂醫療費;縴夫臥病在床,妻子心痛不已,遂將家中養了多年老鴨子,加了一些酸蘿蔔,煲出了一鍋清香滿溢的老鴨湯,為丈夫驅寒養身;後來丈失身體逐漸恢復,妻子喜出望外,遂將這種老鴨湯製作方法告知鄰里,「酸蘿蔔老鴨湯」自此廣為流傳。


2、山東臨沂糁(音薩)粥(景鴻芬提供):山東臨沂知名小吃,相傳乾隆下江南時,路過山東臨,想嘗嘗在地美食;地方官員獻上當地人早餐常吃的一種熱粥乾隆嘗了一口,立刻稱讚,從來沒喝過如此美味可口的粥,於是隨口問了一句:「這是啥(東北口音)?」乾隆是想問這個粥叫什麼名字,當地官員一緊張,誤會了乾隆的意思,很高興的立刻傳旨:「皇上降旨,啥粥好吃」!從此這種粥就稱為「糁」。


3、先秦山東魯(滷)味(江金珊提供):滷味的做法,起源於先秦時期的山東魯國,由於可以製做的菜式繁多,統稱為魯味,屬於魯菜系一支;又因為中國菜也有滷的作法,又常稱為滷味;北魏《齊民要術‧食經》中有記載,將豬、雞、鴨等肉類切成塊狀,以鹽、醋、橘皮、芹菜、蔥、薑、蒜調味滷製成菜;滷味由於製做方便、花樣繁多、又便於保存,至宋代即已風行全中原,是民間大小宴飲必備菜餚;至明、清二代,滷燻製品更上升至宮廷御宴的頭盤。


4、湖南剁椒魚頭(吳波提供):湖南剁椒魚頭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湘菜的代表菜色,香辣鮮美,名滿江湖;相傳清朝雍正年間,文人數學家黃宗憲途經湖南,曾借住於一農戶家中;農夫將一條魚切開,魚身放鹽煮湯,魚頭與自家種植的辣椒剁碎之後,一起蒸熟,黃宗憲吃後大為讚賞,覺得異常鮮美,回味無窮;回家之後,久久不能忘懷,遂囑咐家廚摸索製做並加以改良;從此,「剁椒魚頭」名號逐漸傳開,其中尤以湖南湘潭所作最為出名。


5、長壽滷豬腳(王彩霞提供):中國是世界上最精緻農耕社會,1萬多年前即已開始眷養牛豬;中國有一種傳統習俗,認為長輩遇到閏年會減壽;因此,每當遇到3年1次閏月就要幫長輩添壽,為人子女者就會滷製豬腳,期望讓父母食後能夠補充營養,從而延長壽命;豬腳有肉有筋一般人認為有滋補強健意涵;傳統阿嬤的古早味豬腳,使用獨門醬汁、小火慢熬超 入,超軟Q嫩、鹹甜適中、入口即化,如果用白飯加點魯汁,更是美味中美味!


6、廣西家鄉釀豆腐(黎穎提供):相傳五胡亂華時期,山西有一對兄弟,因為逃避戰亂,輾轉來到廣西落地生根;由於懷念家鄉的麵食,南方又沒有種麥,於是就想辦法用豆腐來替代,而研製出將肉塞進豆腐裡做成食物做法;「釀」就是「鑲」,有塞進去意思,於是就有了釀豆腐;廣西平南家鄉釀豆腐是將整鍋釀好的豆腐,擺在鍋中,調入濃濃芡汁;讓整鍋釀豆腐熱燙鮮嫩,非常可口,濃郁香氣引人垂涎,讓離開家鄉的中原人百吃不厭,又可解鄉愁。


7、湖南台灣啤酒鴨(王思思提供):傳說康熙南巡時候,路過湖南臨武縣,很好奇地發現了脖子上有白環的臨武鴨;後來到了一家以鴨肉聞名客棧避雨,夥計把一大鍋煮好的鴨肉端上來,並搭配當地醇香-米酒;席間一不小心,康熙把杯中的酒潑進了沸騰中的鴨肉鍋,頓時奇香四溢;後來該美食輾轉傳到臺灣之後,有人將米酒改成啤酒,將鴨肉與啤酒一同燉煮菜,使滋補鴨肉味道更加濃厚,還帶有一股啤酒清香,啤酒鴨自此傳開。


8、湖南血鴨(歐陽慈美提供):南宋時期,湖南永州九嶷山下,有一位黃姓窮秀才,家貧如洗,但對父母十分孝順;父親年事已高,患有眼疾,從醫書中,秀才乞鴨肉涼血對治帽療眼疾有效,於是開始努力書寫字畫賣錢,好買鴨子給父親吃治療眼疾;有一次在亨煮的時候,秀才錯把鴨血當醬油直接淋在鴨肉上,誰知父親嘗後驚呼好吃!見父親喜歡吃,秀才非常高興,隨即變更作法而且繼續改進,並逐漸演變成現在知名「湖南血鴨」。


9、朝麻油雞(陳平珠提供):麻油雞時最早在唐朝時的《食療本草》中就有記載:「取雞一隻,洗淨,與烏麻油二升熬香,放油酒中浸一宿,飲之,令新產婦肥白」。傳說在五胡亂華時期,羌族人將其古老麻油生羊的料理方式帶入中原,以麻油等辛香料浸泡 七七四十九天後,生食其肉,而後倒入滾熱麻油燉煮餘骨,據說連百里之外皆可聞得其香;後來漢人因為不習慣羊肉羶味以雞代之,進而演變成至今麻油雞。(于郁金攝)


神州新住民文化交流協會1家1菜美食品嚐 串連才藝表演 回味故鄉老故事


https://youtu.be/rjW4O-UI5rI

新聞圖片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