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張孝義/台北報導
連日來台灣MeToo風暴席捲各界,許多性騷受害者在隱忍多年後,紛紛揭露痛苦經歷。而資深媒體人王尚智在臉書PO文提出反思。他認為許傑輝、宥勝、黃子佼等人被披露,只因他們均非影視圈呼風喚雨的一方之霸,是可被反擊的對象,質疑性騷擾本身的舉報也有這麼一點「專挑軟柿子」的本能取向。他分析,當今輿論、媒體與社群充斥著譴責與獵奇,幾乎都是受害者才能有話語權,他認為應以司法做最後界定,對性騷事件應保持「不信任、只聆聽、待觀察」。
王尚智以他自己研究Me Too多年分析,性騷擾涉及的「社會價值、文化運動、媒體效應」非常微妙,一如性騷擾本身,非常幽微與充滿爭議。性騷擾案的權力關係不只是上下與男女,有時還有許多內幕細節。
王尚智舉董成瑜舉發傅崐萁為例,許多人很難相信,堂堂身為「鏡傳媒/壹週刊」媒體集團的高層主管,手握狗仔及媒體生殺大權,為何能夠足足9年多來「沒有動靜、沒有反擊、沒有對付」,如今卻在傅徹底緊咬NCC護航鏡電視的背景下提出?
而傅崐萁為何會在一幫黨政大老、媒體頭頭面前,會去「抓頭親吻」與他根本不熟悉、政治立場敵對、同時在大學與媒體圈都以「高冷」著稱的媒體女高管?
也因此,舉發或舉證性騷擾的本身與當事者,也同樣會被社會與大眾「深度檢視」。舉報者同樣不能以為自己是絕對弱勢,就能據此「一味取得大眾同情」或者「社會必須絕對支持」。
王尚智文中表示,國際上「MeToo」運動,當初揭發比例最高的一直是演藝圈,因其獨特的「權力架構」,及「階層往來流動」的模式,非常容易發生或者滋養性騷擾。但事件發展結果真正被揭發的「幕後大鱷、幕前大腕」幾乎寥寥可數,這不是一個「平等普遍的運動」,而是「有所選擇的揭發」。
王尚智文中並分享這波台灣性騷擾的想法。首先性騷擾事件本身容易出現大量的「記憶錯植」,受害者不一定都是受害,最後社會對性騷擾案的認定,並非全聽當事者的一面之辭,性騷擾也須被證明。
其次,受害者所描述性騷擾的加害者,有時候確實並沒有所謂的逾舉行為,而是舉報者的「個人恩怨報復」,甚至是來自某些「幻想、捏造」。再來,性騷擾案件中有太多動機上為了蹭名氣,一旦取得大量的社會目光、同情、流量,會開始進行「流量變現」。
王尚智認為,我們旁觀者和每一位受害者都相同,都不能一直「深陷在性騷擾案」,旁觀者也需要釐清、判斷、思考的不同角度。性騷擾事件中有太多當事人,每個階層領域也都存有各種「真假虛實」的內幕與層次,需要我們延長一不小心就「太快認定了對錯」,而沒有給予冷靜的洞悉與俯瞰。所以他認為無論如何,司法判決是最後界定,需被優先尊重。
照片來源:王尚智臉書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