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幼兒園餵藥案越炒越大,行政院還成立跨部會小組說要「釐清」,但卻沒有一個國家機構告訴人民:為何幼兒體內會有「苯二氮平類」(BZD)等鎮定安眠藥物殘留?是環境因素還是人為?如果是環境因素,多少劑量才是安全劑量?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向「品觀點」指出,目前沒有任何一名幼童被檢出高於安全量的鎮定安眠藥成分,事件已經淪為政治操作,而真相卻模糊不清。 在新北幼兒園餵藥案爆發後,蔡政府即借題發揮打擊新北市長侯友宜。衛福部次長王必勝16日表示,他連夜與受害家屬碰面,家屬言談中透露對新北的微詞和不信任。行政院長陳建仁指責新北市處理延誤,副總統賴清德則任由發言人發表攻擊新北市府的不實訊息和言論,而兩人還是公衛專家。 綠營同時也緊抓著「零檢出」作文章,但據《聯合報》報導,台灣臨床病理檢業學會理事長朱方業指出,就算拿清水來測也可能有背景值,「零檢出」不該用在新北餵藥案這種狀況。衛生福利部立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也說,台灣藥品取得方便,水質中有BZD或抗生素不是不可能,如果追求全數「零檢出」,多數驗毒個案恐怕都要入獄。 楊志良向「品觀點」表示,政府目前的作為是先「定性」,突顯部分幼童驗出的藥物殘留是「毒品」、「毒藥」;但正常的作為應該是先「定量」,確定多少劑量才是安全值,而目前的情況是,沒有一個幼童被驗出高於安全量的鎮定安眠藥。 目前,28位接受驗尿的幼童結果均為陰性,但其中一人BZD數值較高,初檢是20ng/ml,複檢是29ng/ml,家長咬定孩子被餵安眠藥,但BZD的閾值(門檻值)是200,這小朋友的驗出值遠低於門檻,算陰性。 楊志良指出,由於環境汙染,像我們吃的蔬菜中就有可能出現藥物殘留,現在政府不先釐清「定量」問題(即安全劑量),就大肆宣傳有多少幼兒驗出藥物殘留,根本就是製造恐慌,嚇壞家長,還干擾了幼兒園的正常運作,孩子沒人照顧,政府要如何解決?